您的位置:汇男网 男人创业 风云人物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提出意见和建议

陈凯旋访谈:立白创业道路

本文章共11789字,分7页,当前第1页,快速翻页:
 

          尽管立白集团已经成为了日化行业的巨头,大多数的时候,老板陈凯旋还是隐在幕后。关于他个人的报道乃至一张照片,至今鲜见。

汇男网 www.dddbb.com                        汇男网 www.dddbb.com  

  近几年来,广州立白以一种润物无声的姿态,完成了从偏安一隅到鼎立全国的转身,开始成为本土日化行业又一股最为生猛的力量。2007年,立白销售额突破80亿元,在税收贡献上,立白更是连续5年在名企如云、GDP财大气粗的广东省排名第二,排在它前面的,是另一个传奇的企业——华为。

  在被公认跌宕汹涌也最前途黯淡的中国日化行业里,无数的企业曾一夜扬名、光鲜亮丽,不过迎接他们的命运是或倒下或被并购,最终黯然收场。活力28、小护士、中华、奥妮……这条坎坷的路上,留下了太多的垂败与叹息。

  很显然立白是一个例外!

  ——立白为什么?!

  “早起的鸟儿”

  1987年,广州热火朝天的黄埔港建设大军中多了一位貌不惊人的农民工兄弟。有人形容他,个子不高,面色黝黑,总是第一个到工地;其次,这位兄弟还有些内向,语速缓慢,潮汕口音浓重。

  农民工兄弟从事着“最没有前途”的泥水匠工作,他起早贪黑、日出而作,常常是居无定所、风餐露宿,企图用最勤劳的双手来改变卑贱的命运。

  南方开放之风渐起,珠三角地区成了国家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当时在广州,就有一个如雷贯耳的企业叫宝洁。这个早早进入国内的巨头用眼花缭乱的广告撩动着国人好奇的神经。不过对一群底层的农民工而言,宝洁的产品可望不可及,因为一瓶单手可握的洗发水几乎相当于他们半个月的工资。

  这个善于思考的农民兄弟,在商业气息的熏陶下,开始思考自己的命运。他觉得即便自己再努力,做泥水工始终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黯淡差事,一百年都不会有出头之日。

  而在自己家乡的广大地区,他看到物资匮乏,消费需求渐涨,商业形态正以一种懵懂的姿态萌芽。这个不甘心做一辈子泥水匠的农民兄弟感觉是个出头的机会,之后毅然起身离岸,这年春节,他用3000元的储蓄装了满满两箱洗衣粉、洗发水回家。

  农民兄弟陈凯旋也就此进入了日化行业,1990年,他成了每周奔波于广州与潮汕地区倒腾商品的那批为数不多的“早起的鸟儿”之一。

  那是一个“垃圾都能卖出价钱”的年代,卑贱的命运在瞬间被改变,其间的欣喜与努力可想而知,一年过后,他跑遍了潮汕地区的各大乡镇,并积累起人生的第一桶金。

  然而贸易终究是买低卖高的“串串生意”,潮汕地区重厂轻商,他觉得赚了钱,也终究难入当地的“主流意识形态”。于是,有了点小钱的陈凯旋便想办一个工厂,做洗衣粉——一是这个行业确实赚钱,再则其他的行业他也不熟悉。

  除了有限的经验和靠诚信积累的人脉外,他一无钱,二无资本。传统的观念是,办厂要土地、要工人、要给经销商垫钱铺货,要做广告,否则产品卖不动……得知了他的“远大志向”,一位远房的亲戚甚至找上门来,推心置腹地谈心:“过去的就过去了,哪能这样赌气,省了吧……”

  好事者众,陈凯旋不得不想办法出去躲几天,随后半夜摸上了开往广州的火车。“躲避”更多地带有主动出击的色彩,他觉得办厂并非没有办法,比如他就想到了一招“借鸡下蛋”。

  他找到正为销售发愁的国有企业,拍着胸脯,说:“我可以帮助你们解决销路,不过你们生产的那些卖不出的洗衣粉,都得换上新的商标‘立白’。”有人把货卖出去,并且还承诺按月结款,这些当惯了坐商的国企自然喜出望外。

  产品有人生产了,质量如何保证?不懂技术的陈凯旋觉得也不是问题。

  他装着满满一口袋洗衣粉,又到当地的质检局“联系业务”:“我每年给你们一定的费用,你们帮我把一下‘立白’的质量关。”呵呵,眼见有人送钱上门,闲来无事的质检官员们满口应允。

  这种资源整合的企业运营方式,当时被认为是“玩空手道”。在陈凯旋农民智慧式的谋略下,“立白”没有厂房的工厂,就这样不费吹灰之力地建了起来。

  亲戚们开始刮目相看。有了一种“被崇拜”的基础,陈凯旋决定先将产品推销给自己的亲戚们试用,并发动他们做经销商。亲戚间信得过,做事卖力。还有一个因素,突然冒出来的“立白”跟市场上太多的杂牌洗衣粉,看起来没什么两样,换了别人,不太相信。

  为了拉开档次,他又花了5000块钱在县电视台做了立白“史上的第一个广告”。在90年代相对闭塞、财智初开的潮汕地区,广告无疑是最好的催化剂。加上亲戚们全身心的开拓,半年之后,“立白”洗衣粉占据了家乡普宁县60%的市场份额。

  之后,他将目标盯上了附近几个县,开始背着个蛇皮口袋没事就在几个县城里溜达。这个“疑似收破烂的人”经常拦住莫名不解的路人:“本县城里做洗涤的前三人是谁?”多方打听后,他用一个随身的小本记录下来。而后,他又跑到菜市场问那些买菜的阿姨们,谁的口碑最好?!

  得到了确切的信息后,他开始一个个地敲门拜访,游说他们成为自己的经销商。90年代初期,县城里最有钱的人往往是那些包工头、运输贩,他们有想法,善于合作,相信运气的同时对未来也很迷茫。对于登门来访的陈凯旋,他们半信半疑,又害怕错失良机。

  这些有钱人随后被引到普宁县观摩。在这里,准经销商们看到沿途大片的刷墙广告、一车一车的洗衣粉被送进商店、门市,荧屏里随时都有“立白”的身影、消费者络绎不绝地指名购买……每当问及产品时,总有热情的经销商向他们介绍,做“立白”的经销商有多么的好,多么的有前途。

  “样板市场”的激励是生动而形象的,准经销商们纷纷放下疑虑,开始以火热的激情投入到立白的队伍中来。

  1994年,陈凯旋在广州成立了立白洗涤用品有限公司,一年过后,立白的销售额做到了一个亿,这年,这群“土八路”占领了潮汕地区。

  非典型性营销

  这是一种超越传统规则的企业手段,彰显着中国特色式的智慧光芒。当人们通过现在的角度去审视这段历史时,却不得不佩服,这样的手段对小企业的破局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陈凯旋并不满足这种“把蛋下出来了”式的破局,1996年,他决定将立白卖到全广东去。

  “广东攻略”无疑是个“一点都不浪漫”的想法。一省之内,有让人仰而观止的宝洁,还有本土巨无霸浪奇,以及另一家同样鼎鼎大名的高富力。“小企业”立白只是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对手。

  何况,这个行业内三角债漫天飞舞,厂商之间无不以赊销的方式先货后款,甚至宝洁进入中国后也不得不遵守这样的“中国国情”。经销商有多大的能力厂家就得铺多大的货,再多的货款厂家都得垫着。

  ——这是一种被默认的“潜规则”。“潜规则”为后来者设立了一道高高的门槛。其次中小企业们根本就没有那么多资金来垫钱铺货,很多时候,它们要么偏安一隅苟且活着,要么在冲动的扩张中被活活拖死。

  立白不信邪,陈凯旋决定还是要硬起头皮做一回广东市场。为了解决最根本的资金问题,他决定在行业内第一个推行“现款现货”法则,甚至设定经销商只能做立白的产品,“资金密集,资源集中,也有利于发展”。这绝对是一种有悖业内习惯、不符合“潜规则”的方式。
为了体现诚意,1996年8月,陈凯旋广撒英雄帖,请到全省日化行业的经销商们,在广州召开了一场像模像样的招商大会。

  首先迎来的却是一顿臭骂。“专销商,凭什么只经销立白的产品,要是没赚钱怎么办?”、“现款现货,你陈凯旋了解市场吗?谁是这样做的?你以为是跟你亲戚打交道啊……”

  反抗的姿态形形色色。一些先前的“坐商”在看了样板市场、认可了产品后,最终在“现款现货”问题上还是扬长而去;有人待他前脚离开,随后就将他恭敬递出的名片扔进了垃圾桶……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中国9人上榜亚洲最年轻15位亿万富翁
华人首富李嘉诚笑看人生
袁隆平“身价1008亿却喜欢15元衬衫”
全球10大最年轻首脑
谷歌CEO施密特专访视频(下)
谷歌CEO施密特专访视频(中)
谷歌CEO施密特专访视频(上)
可口可乐并购朱新礼汇源果汁的台前幕后
高德康:“波司登”从8台缝纫机起家
三峡工程张光斗:给老百姓干活的工程师
许荣茂:30年积聚60亿创业史
Diesel创始人伦佐-罗索
马云:财富的本意是帮助别人赚钱
马云创业成功的三大原则
史玉柱在失败中找到了致富矿脉
霍英东:从穷困潦倒到亿万富豪
李嘉诚二子李泽钜李泽楷风格各异
雅戈尔总裁李如成创业史
李嘉诚称赞的棉花公主 杨敏德
康师傅掌门人的魏应州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男人创业 风云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