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共1114字,分2页,当前第1页,快速翻页:
|
福建晋江361度国际有限公司昨(30日)日在香港交易所上市,开盘股价上涨14%,可望筹资18.1亿港元,成为当地第三家上市的运动用品制造厂。361度背后的丁氏家族大量学习台湾制鞋技术,在创业25年后,身家从原先的2000元人民币,飙涨至40亿元。 汇男网 www.dddbb.com 汇男网 www.dddbb.com
台湾《工商时报》报道,361度本次招募5亿股新股,其中5000万股在港交所上市、4.5亿股进行国际配售,招募金额为3.15至4.35港元,预计筹资18.1亿港元。昨日以14%的溢价开盘,盘终以5.57%的涨幅收在3.9港元。
以目前361度的创办人丁建通、总裁丁伍号、董事长丁辉荣和丁辉煌等人手中持有10亿股计算,业界预估,丁氏家族身家超过40亿元,成为继安踏之后,另一支在晋江崛起的中国体育用品品牌。丁氏家族从无到有的崛起过程,恰好是中国中国改革开放后许多民营企业家的缩影,也让人特别好奇。
1981年,改革开放刚刚开始,丁建通仍和当地一般民众一样,靠务农、捕鱼维生,4个小孩虽然都没有念过书,但都送去附近的鞋厂当学徒、做鞋子。丁建通说,小孩有的会做鞋底、有的会打样、有的会做鞋面,全部加起来不就是一套完整的制鞋流程了吗?他突然有个想法,就是自己来开鞋厂,把孩子们通通找回来工作。
向亲朋好友借2000元起家,丁建通自己在家里设了小工厂生产鞋子,员工就是4个子女。刚开始,丁家每天能生产5双皮鞋,丁建通每天骑著脚踏车,把家里生产的鞋子载到泉州、石狮等繁华地区去卖,每双售价20元,这在当时已经是很好的业外收入了。
为了增加生产效率,丁建通1986年时特别引进了台湾的制鞋机器来生产运动鞋和休闲鞋。手工生产、土法炼钢惯了的丁建通,对制鞋机器的功能大为赞叹,他说:“只要把制鞋原料放进去,出来就是一双双成品鞋,太厉害了。”这几年两岸交流热络后,丁建通还时常来台湾考察取经,学习制鞋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