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戴志康对话,并不轻松,这个喜欢穿中式服装的江苏男人,与人交谈时经常停顿,言语中也总是充斥着“不知道”、“不确定”,让人琢磨不透他究竟在想些什么。不过也许正如他自己所说,一本精彩的小说总是充满着神秘和不确定性,谁都不知道结果,一篇一篇地翻开去读才有意思。 汇男网 www.dddbb.com 汇男网 www.dddbb.com
戴志康把人分成三类:做“大事”的人是天生的,做“中事”的人是被社会逼出来的,做“小事”的人是被训出来的。而他把自己归结为第二种人——被逼出来的。
富豪中的高学历者
今年42岁的戴志康出生于江苏海门,家中兄弟姐妹六人,他排行老四。童年时,家中十分清贫,常常吃不饱。小时候的戴志康曾经从地里挖一些地瓜、收一些蔬菜到市场上去卖,也算是商业意识的启蒙。
戴志康的教育背景令人羡慕:1981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主修国际金融;1985年,考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金融研究所;后来,还在复旦大学学了两年哲学。这样的学历在各种“富豪榜”上榜者中实属罕见。
从人行金融研究所走出来后,戴志康先是进入中信实业银行行长办公室做秘书工作,1988年,戴志康辞职,南下海南创立了“国际金融公司”,半年多没有一笔业务,被迫回到北京,进入德国德累斯顿银行北京代表处做中方代表。
1990年,戴志康受到研究生同学、时任中国人民银行海南省分行行长张志平的召唤,第二次来到海南,担任海南省证券公司部门经理。
1992年,戴志康受命组建中国第一家公募基金公司——富岛基金公司,出任总经理。富岛基金第一次就募集了6000万元,主要是用于炒股票和房地产。这一年,戴志康28岁,在投资金融界声名鹊起。
两次下海南,其中的原因,戴志康不愿多谈,只简单说了一句:“被逼的”。他说,“自己上大学,家里供得很辛苦,不光自己家,还有亲戚家,而刚毕业时的工资很少啊,自然想出来多赚点钱”。
学会从哲学的高度理解社会和人生
1992年9月,戴志康创建了上海证大资产管理公司。1993年,他邀请了人民大学的校友朱南松在上海设立了业务部。其时,他还在杭州开始了自己的房地产投资之路。
但1993年的宏观调控,让戴志康遭受沉重打击,除了把6000万元全部亏损外,还倒贴了500万元。
不过,戴志康对所有的失误、挫折都没有失败感,“技巧只是一时的失败,不是永远的失败,把错误当做错误,继续往前走”。
1996年,戴志康终于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这一年,他再次进入股市并获得巨大收益。
1998年,戴志康成立证大投资集团,开始进军房地产。
2000年,戴志康全面进入上海浦东房产市场,以非常低的价格拿到了足够开发10年的土地。证大集团精心打造的证大家园和经典楼盘水清木华等项目,获得市场追捧。
2003年2月21日,戴志康出资1.5亿元全面收购上海世纪。
2004年7月,上海世纪易名为上海证大。同年,戴志康以17亿元的身价在胡润百富榜中排位第57名。
戴志康两次介入股市,两次都在股市低迷的时候,这都源于他的判断和信心;两次介入房地产,两次都是在低迷的时候选择了最佳的切入时机。有人把原因归结于戴志康喜欢研究哲学。
而戴志康并不否认自己喜欢哲学以及哲学对自己的帮助,当初之所以会再到复旦大学,学两年哲学是因为“心中有很多问号”,而学完之后,“学会了从哲学的高度理解社会、理解人生”。“巴菲特、索罗斯,都是哲学家,机会不是报纸上登的东西,也不是‘圈子’里的人谈论的东西”。
不愿意称自己为文化人的商人
戴志康喜欢穿中式服装是出了名的。记者曾经先后六次在不同的场合看到他都是身着中式服装。最让人津津乐道的例子就是2003年英国首相布莱尔访问上海期间,会见包括戴志康在内的上海商界精英时,戴志康是中国男性企业家中惟一没有穿西装的,而是穿了一身白色的唐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