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陈昌敏,不禁联想到“文弱书生”,但陈昌敏却说自己是个“运动健将”,尤其喜欢田径和体操,到现在还保持着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运动会的百米纪录。
陈昌敏认为百米赛跑最能锻炼人的意志和自信,“当你站在起跑线上时,就已经没有退路,只能一鼓作气,并且在跑动过程中,你也无暇顾忌旁人的掌声和喝彩”。商海中的陈昌敏也像参加百米赛跑一样,一旦投入,就变得忘我。 汇男网 www.dddbb.com 汇男网 www.dddbb.com
9年职业经理人生涯,盘活了3家企业;从模具厂做起,到创建万瑞尔高科技有限公司,陈昌敏也完成了从职业经理人到创业者的转变。
不喜欢做重复性的工作
1994年,从英国拉夫堡大学博士毕业的陈昌敏申请了导师的博士后。1995年,他供职于当时全球第三大电子公司——美国西方电子公司,有机会来到全球高科技圣地——美国硅谷。在那里,陈昌敏体会到了什么是创业精神,并且感受到了创新的压力,“搞高新技术企业一定要拼命”。
从美国总部来到新加坡分公司后,一句在硅谷听到的话始终萦绕在陈昌敏心头——“半年不出新产品,公司就死定了”,他开始关注生产。在陈昌敏的要求下,公司允许他从技术部门转到生产部门工作。
“有个来自香港的同学,曾经对我说过一句话,‘永远不要让生产线停下来’,我相信这句话是他经验的总结,所以每当站在生产线前,我就想起这句话,并打起十二分的精神。”陈昌敏这样解释转到生产部门的原因。不久,由于表现出色,他被提升为生产主管。
从博士后研究员到企业技术主管到企业生产主管,陈昌敏坦言,是不希望看到自己做的事情具有重复性,“如果一份工作没有什么可以改变的地方,就非常枯燥了,我会尝试一些新的东西。我硕士读的是机器人专业,发明机器人的目的不就是希望把人从枯燥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吗?”
刚刚被提升为生产主管不久,公司就决定从新加坡搬往马来西亚。嗅觉敏锐的陈昌敏预感到新加坡经济有了麻烦,于是决定辞去工作回国就业,而这时候,距离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还有一年多时间。
把别人的企业当自己的企业来做
1996年到2005年的9年时间里,陈昌敏先后担任了3家公司的管理工作,并使得3家企业从默默无闻到备受关注。是什么秘诀让陈昌敏做到了这一点?陈昌敏认为,就是由于自己一直把别人的企业当作自己的企业来做,拼命发展。
1996年,陈昌敏来到生产摩托车化油器的华博罗天津公司。他从技术做起,一年之内就成了专家。陈昌敏带领技术部员工,以最低的成本把拥有华博罗特色的生产线建了起来,产量也由原来的一个月3000个提高到一个月1万个。
1998年,陈昌敏出任华博罗天津公司工业部经理,开始参与公司高层管理决策。1998年至2000年是摩托车行业飞速发展的3年,预感性比较强的陈昌敏在摩托车飞速发展的时期就提议公司转型,“我感觉摩托车经历一个高速发展阶段之后,一定会走向衰退,而汽车行业会越来越发达,所以我提议公司做汽车”。但是这个提议却遭到了公司高层的否决。陈昌敏产生了离开公司的念头。在向华博罗公司保证了两年之内不介入摩托车行业之后,他离开了华博罗。
2001年,受神州学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邀请,陈昌敏来到福建,出任公司总经理。这时候的陈昌敏已经成为一名职业经理人,从技术人员到管理人员的转变,他认为自己过渡得非常顺利,“管理是常识,关键是实践。每个人只要先天智力正常,都可以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其实这就是最基本的管理”。
2003年,天津鹏思特公司已经到了倒闭的边缘,陈昌敏受人之托出任总经理。初到公司,陈昌敏先用了一个月时间考核各部门经理。
“经过考察,我发现企业最大的问题出在自身,而管理工厂最困难的事情就是成本控制”。陈昌敏从控制成本上开刀,部门经理如果能控制成本,就奖励他所节省成本的10%,这一办法马上就把人的关系理顺了,第一年就为公司节省成本2000多万元。 [P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