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明星创始人和公司、品牌及两任CEO的故事:在外界看来,李宁把自己在竞技体育上的悟性植入到了他的企业实践中。在过去18年中,与其说李宁在经营企业,不如说他一直在寻找更强大的人以至团队来替代自己。
文/本刊记者刘建强 汇男网 www.dddbb.com 汇男网 www.dddbb.com
很有可能,最终进入历史的仍然是那个伟大的体操运动员,而不是他所创立的公司。如同文学史上为那些杰作所写的续篇,它们几乎从一动笔就放弃了超越的打算。
关于李宁的这种冒昧揣测并非本文的主旨。
事实上,他是那些体育天才中为数不多者,在另一个领域成功延续了自己的名声。如果再把李宁公司放到那些层出不穷的由各类明星创立的公司中,它的杰出显而易见。
今天,一个名为“LI-NING”的运动品牌,其知名度与丰富性已远远超出了“李宁”这个人本身。
在外界看来,李宁把自己在竞技体育上的悟性植入到了他的企业实践中。李宁赞同这种看法,并由此不自觉地稍稍体现出他对自己曾创造了一个时代的自负。幸运的是,他很早就认识到以下事实:那个时代随着人们价值观念的巨大改变已渐被遗忘。“现在找我签名的都是老太太了。”他幽默地说。
危险蕴藏其中。如果不能把个人的影响力转化为一个组织的能力,这家公司将始于李宁,止于李宁,就像我们熟悉的许多名人公司一样。
李宁避开了这一陷阱。但这并不表明他是一个先知先觉者。“我真的没有什么长期的人生打算。我在当运动员的时候也没想到自己会成为奥运冠军。”接下来,他说出了问题的关键:“我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
他希望把“LI-NING”做成一个能够领导产业潮流的国际体育品牌。他知道自己不够强大。他拥有的仅仅是一个奥运冠军的号召力,而这些无形资产并不能提供那个梦想实现所需的全部动力——他看到并承认它们在迅速衰竭。“如果我不把这个事当成我个人的事,而是大家的事,就能激励更多的人为这个事业奋斗。否则,很多人就变成了替我打工。员工不需要看我的脸色,他只要看事业的脸色就行了。”
另一个并非不重要的原因是他热爱自由。从1988年汉城奥运会的吊环上掉下来,他得到了这种在内心涌动多年的东西。他不愿意把自己镶嵌到琐碎的生意和账目里。所以,他从一开始就进入了与企业的游离状态,不允许它对自己的完全占有。
这使他与大多数白手成功的创业家有了区别。后者一直保持着冲锋的姿势,视企业为自己绝对控制的“王国”,即使他和他的事业最终看起来就像西绪弗斯和他的石头。李宁不同,他已经不再是这家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公司的法人代表,他甚至可以长达十几年不在媒体露面。他认为自己冲在最前面的结果就是毁了公司,“我的生命结束了,这个企业也结束了。”
“不是说我不想做这个企业,是这个企业需要我做这个选择。”他说。
在过去18年中,与其说李宁在经营企业,不如说他一直在寻找更强大的人以至团队来替代自己。“我的责任是不断让公司找到能坐在CEO岗位上、能看到未来看到新生意的人才。”他先是找到了陈义红,然后是张志勇。后者最终帮助他完成了从个人到组织的过渡。
但在剩下的时间里,他也并不仅仅是一个观察者。他对具体的生意没兴趣,也并不擅长,但是他对如何能使“LI-NING”成为一个伟大的品牌充满热情和想法。他从未改变自己努力的方向,即使这一过程百转千回——公司并不总是朝向他的梦想,有时候,它甚至走向了反面。他如何才能保证这个充分放权的公司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不断克服自己和他的替代者在方法上的混乱的同时,他一直试图站在更高的位置上让视野变得开阔。尽管44岁的李宁把自己的谢顶与白发解释为遗传,它们仍然可以作为艰难摸索的象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