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观察到了这一点。他像过去一样把陈义红叫出去喝酒(早期他们经常以这种方式交流),指出他不应该再插手具体业务,否则张志勇没办法工作。“我可以拉下脸来跟他这么说”,多年后李宁回忆道,“因为我们之间有很深的信任关系。我的选择就是一个好选择,对我们的事业有利,他心里不舒服,但是不会反对。” 汇男网 www.dddbb.com 汇男网 www.dddbb.com
陈义红没有反对。“这里已经不需要我了”,他对李宁说,“我出去自己干吧。”
这是一个可以想象到的回答,但是李宁不愿意让一个创业伙伴如此离开。“你先不要出去。”李宁说。
其时,李宁公司正在与意大利KAPPA谈判代理其品牌在中国大陆及澳门的独家使用和经营权。这是一个新的市场机会。不少实力稍弱的国际专业运动品牌希望借助一个“跳板”来进入中国市场。
李宁建议陈义红来负责组建管理这个品牌代理公司,并承诺给他股份及保持他在李宁公司的原有待遇。这样,陈既不用离开公司,可以有稳定的收入,又有自己的事业可做,两全其美。而且,比起离开李宁再创业来,起步的台阶要高得多。“时机成熟的时候,我也不会拦住他发展,就像当初没有人拦住我发展一样。”李宁说。
陈义红接受了这个建议。在新的“动向”公司里,李宁公司持有80%股份,陈义红私人拥有的北京佳利风公司持有20%。在经营和财务上,动向体育完全是独立运作。李宁公司的“元老难题”顺利解决。
张志勇直接向新的李宁集团董事会负责。他在公司建立了市场部(以前只有销售部),在国内体育用品企业中第一个实施了ERP系统,引进了一批来自宝洁、可口可乐、耐克、康师傅等国际公司的职业经理人以取代创业元老,这些都是按照李宁希望的那样改造公司。
2003年,李宁的销售额首次突破了10亿元大关,达到12.76亿人民币。2004年,这个数字变成了18.8亿元。张志勇在这个公司上市后成为CEO。
“一个公司达到一定规模的时候,需要系统化的竞争力,而不是靠哪个岗位、哪几个人。我认为张志勇对李宁公司的贡献是他致力于建立这个系统。”前李宁公司市场部高管、关键之道体育咨询的首席顾问张庆说。
而解决了后顾之忧的李宁开始操心股权改造和成为公众公司的问题。他把在北大学到的知识都用在了上面。“李宁和投行顾问们一起设计薪酬机制,激励机制,他都是亲自在计算机上用电子表格,你能想象一个从小翻跟头的孩子可以这样吗?”李宁的老师、独立董事王亚非说。
2003年1月,新加坡政府投资(GIC)和国内的鼎晖投资联合投入1850万美元,获取李宁公司超过30%的股权。2004年,李宁在香港成功上市,融资4.4亿港币。
4
张志勇从自己的部下中选了两个人作为品牌总经理的人选。
“他们的执行能力很强。”张志勇强调说。
李宁不同意。他希望张志勇能从外部找到适合这个位置的人。在李宁的想象中,这个品牌总经理应该有国际背景,他具备开放环境下自然生长出来的自信,因而敢于去和耐克、阿迪达斯这样的对手去竞争。一个没见过大世面、甚至没用过高档品牌的人,怎么能够创造出来全球最好的东西呢?
“现代消费品牌多数来自发达的社会。”这时已经把家搬到香港的李宁说。
从2004年起,在张志勇主持下,一场有关公司文化和品牌定位的讨论在内部展开。包括李宁在内的所有人都参与进来。咨询顾问和年轻的经理们反复追问李宁:你为什么创业?当时的想法是什么?到底想做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