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令人惊奇的是,中经开在此胜仗之后居然并无多少盈余。而那些跟随中经开做多的江浙游资个个挣得盆满钵满。“327”国债事件发生时,魏东已离开了中经开,但凭借着在中经开攒下的关系,尤其是和一位戴姓部门领导的熟络关系,魏东在这场消息派战胜市场派的决战中也收获颇丰。但这段期货从业史,魏东很少提及,而他在里面扮演过什么角色也一直是个谜。 汇男网 www.dddbb.com 汇男网 www.dddbb.com
■消息灵通、人脉丰富人士
正是在完成了初步原始积累后,魏东的生意才开始走上正轨。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撰写的《涌金系上岸》一文描述,早期的涌金系主要从事转配股、法人股受让、配售新股等一些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特定阶段的股权交易。
到了2000年左右,其借鉴风险投资的理念,投资孵化了一批高科技创业企业;2002年后,又以私募股权投资的手法,受让千金药业)股权、以控股的九芝堂集团为平台控股国金证券,并在这两个公司成功上市后获得巨额投资收益。
记者手记
赢了财富输了自己
到底有多少人从涌金系导演的数场资本运作中不当得利,这可能只有等调查结果最终公布的时候才能知晓。但对于魏东而言,这些已经不再重要。如果魏东有错,更多也是时代背景造成的。易凯资本首席执行官王冉在博文中曾这样评论那个充满暴富机会的时代。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出现了一批又一批曾经在市场中呼风唤雨的人物,这些人物后来有相当一部分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以各种各样的方式陨落和谢幕了。
在过去的30年里,中国经济的全面转型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所有制从单一的公有制转向多种所有制并存,一是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或者准市场经济。两大转型产生两大风险:前者容易造成公私不分(或者分割失当),后者容易导致钱权交易(或者其他形式的权力寻租)。
那个时候的商业成功与商业智慧没有太多的关系,20%取决于比别人稍微超前一点的市场意识,80%则取决于在所有制转型和市场转型这两个维度上突破原有体制束缚的魄力与胆量。凡是想在商场上做点大事的人,无论他们本意上是否想钻法律的空子,事实上他们都很难绕开这两大风险。
对于这些成功的投资,巴曙 对于这些成功的投资,巴曙松总结为涌金一大特点:是在刻意经营下拥有非常灵通的信息和丰富的人脉资源,根据不同阶段经济发展和政策环境变化,适时调整投资策略,而其操作手法的每一次转变,都准确把握住了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脉搏。
说到人脉或把握市场脉搏,有两个伴随魏东左右的人不得不提。父亲魏振雄是中央财经大学教授,会计学院第一任院长,担任中国会计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资产评估协会理事、中惠会计师事务所董事长兼主任会计师,1992年获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魏父的人脉遍布天下,为魏东的创业提供了广泛资源。魏东之妻陈金霞是著名经济学家吴晓求早年的弟子,她被认为在涌金系的发展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魏东善谋人脉,擅长打通关节,但或许就是因为这一点,才会让他走上了一条不归路。魏东死后,国金证券董事长雷波表示,魏东之死只是意外。但事情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随着有关部门多条途径追查涌金系旗下几项资本运作消息的流传,幕后交易、桃色事件、国有资产流失等种种传闻开始流传坊间,牵涉面涉及官员、基金公司、银行等。
■成都建投)之惑
魏东争议最多的运作是借壳成都建投一事。在2004年,涌金系瞄上了当时的成都证券,以每股低于净资产的价格购买了国有公司在成都证券的股权,成功入主并将其改名为国金证券。
这一操作为何能够成功,有传言是靠魏东的敏锐眼光和胆略。但坊间更相信魏东所拥有的人脉关系和社会背景起了决定作用。
在完成了成都证券收购后不久,涌金又开始了新的运作,这一次是要把这家券商弄上A股,获取更大的投资收益,借壳上市成为最高效的一个办法。但借壳的另一面却是最容易滋生权力寻租和腐败温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