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的此时,历年积累下来的历史遗留问题终于集中爆发:公司亏损达1.2亿元。作为浦东最年轻的“老开发”之一,作为这家老公司的年轻总经理史贤俊当时年仅35岁的CEO,在巨大的压力面前,决心迎难而上,让上市已经12年的外高桥(600648行情,股吧)重振昔日风采。
汇男网 www.dddbb.com 汇男网 www.dddbb.com 史贤俊开出了外高桥东山再起的方子:“走出画地为牢,实施两轮驱动。”丰富的阅历使他显得比同龄人更成熟、自信而严谨。
史贤俊是甘肃陇西农家子弟出身,从西部走向东部,从一个农家孩子成长为大公司的CEO,作为一名年轻的企业家,他付出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
为人之道——比财富更宝贵的东西
史贤俊的父母是甘肃农村朴实的农民,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没有豪言壮语的教诲,有的只是默默无闻的含辛茹苦。
史贤俊的奶奶早年丧父,一人抚养六个儿女成人,性格坚韧,对自己的媳妇特别严厉,几个媳妇都被她一个个训过来,挨骂更是家常便饭。
在史贤俊的记忆中,母亲常受到奶奶莫名其妙的责难。尽管如此,家里有好吃的母亲总不忘给奶奶留着。记得有次家里蒸馍馍,按农村的习俗,第一锅馍馍得先敬灶神。余下的馍馍散发着诱人的香味,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馍馍的诱惑力是巨大的,史贤俊的6个兄弟姐妹肚子饿得咕咕叫,都眼巴巴地盯着馍馍,使劲咽口水。但母亲并不为之动容,只说:“先给奶奶端过去。”史贤俊端起馍馍,想到奶奶平时的“飞扬跋扈”,就颇有情绪:“为什么一定要我们端给她?”母亲却正色道:“她骂是她的权利,我们孝敬她是义务,是应该的。”
母亲没有念过书,但她知道尊老爱幼是为人之本。这位勤劳的妇女每天起早摸黑地干活,任劳任怨。生活的点点滴滴像涓涓细流般无声无息地流淌,史贤俊却在潜移默化中懂得了为人处世的道理。
有一年夏天,邻村的青年偷了史家果园里的杏子。看到昔日硕果累累的杏树如今所剩无几,父亲心痛不已:“这棵杏树原来是准备给子女换学费的呀!”在农村里,遇到这种事,换了别人都会找那人把杏子要回来,或者找上门去骂甚至打架。但父亲很快就心平气和了:“算了,他们家里比我家更穷。”他还教导子女:“偷是不对的,但那人偷是因为家里实在穷得揭不开锅了,所以我们应该原谅他,但记住千万别学他的样。”父亲理性的分析,宽容的心态教会了史贤俊从对方角度考虑问题。由于父亲常常宁可自己吃亏,也不去怪罪他人,因此他在村里有很好的人缘。父母的随和使史家的6个孩子从未和别人吵过嘴、红过脸。
父亲下面有好几个弟弟,长兄如父,父亲对自己的兄弟特别照顾,包揽了他们娶媳妇、找工作等所有事情。轮到小弟家里造房屋,父亲毫不犹豫地把自家的林子砍了做木材,还把家里那块地形平整、交通方便的田地送给了弟弟, 自己却留了块凹凸不平的。
史贤俊从父亲身上明白这样的道理:很多时候我们应该考虑多数人的利益,而非自己。父母的言传身教为他日后走向人生成功路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尽管他出身于贫困的农民家庭,在生活和世界的边缘。但这种家庭出身的孩子,是健康的。他们聪敏、灵气、善良、温情,不走极端。史贤俊的父母没有给他提供足够的金钱,却给了他金钱买不来的财富,那就是教给了他“为人之本”。
史贤俊的聪明和热情很快使他在校园里“崭露头角”。平时老师讲完课,很多同学处于懵懂状态时,史贤俊早已心领神会,他开始频繁地上黑板做题目演示,帮助其他同学辅导功课了。在同学眼里,他更像半个老师。各种物理化学实验都是他协助老师来完成的,同学遇到的难题在他的帮助下总能迎刃而解,其他班上前来求教的同学也不在少数。由于担任学生干部,他还学会了如何与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同学交流沟通。在这个过程中,他学到了同龄学生得不到的知识和学习的方法。令人刮目相看的是,从小学到中学,史贤俊的每一门成绩永远都是全校第一。他年年都被评为“三好学生”,中学里也一直是学生中威信最高的团委副书记(团委书记由老师担任),同学们都叫他“半校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