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毅仁荣智健.jpg

汇男网 www.dddbb.com 汇男网 www.dddbb.com
荣毅仁
●1916年,出生于江苏无锡荣氏家族
●1949年,决定留在大陆
●1956年,将自己的商业帝国上交给政府。
●1979年,创办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
●1993年—1998年,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副主席。
荣智健
●1942年,出生于上海。
●1959年,考入天津大学电机工程系。
●1978年,只身南下香港创业。
●1982年,与人歙为在美国创办加州自动设计公司。
●1986年,加盟中信香港公司。
●1993年,荣升香港赛马会董事。
●1998年,正式掌管中信香港公司。
●2000年9月,荣毅仁家族在香港上市企业中信泰富公司拥有18%的股份,价值19亿美元。
2000年荣毅仁及其家族被美国《福布斯》杂志评选为中国50富豪第1位。其个人及其家族财产为19亿美元。
1979年,在邓小平的支持下,荣毅仁创办“中信”,借中国改革开放春风,荣毅仁运用荣氏经营家法,呼风唤雨,得心应手,荣毅仁与国家获得了“双赢”,“中信”成为荣氏财富的引擎。
荣毅仁祖籍江苏,父亲荣德生清朝末年已是企业界名人,人称“棉纱大王”,且与兄弟合办面粉厂,在中国是一颗耀眼的明珠。
荣毅仁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历史系毕业后,与杨鉴清结婚。其时,抗日结束,荣毅仁接掌家族在无锡的面粉厂,又先后任上海合丰企业董事长,上海三新银行董事长。1949年是决定荣毅仁及其长子荣智健一生道路的关键时刻。因为在这一关键时刻,荣氏家族其他成员,和上海的其他资本家一样,纷纷离开中国,而荣毅仁决定留下来。
1957年,荣毅仁首次出任政府要职。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陈毅以老市长身份,为荣毅仁助选上海副市长,“因为他既爱国又有本领,应当选为国家领导人”。
在文革中,荣毅仁身处逆境,周恩来总理给予了他无限的关怀。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荣毅仁开始了新生。
1979年10月,在邓小平同志的支持下,在北京诞生了一个新型企业——中国中际信托投资公司。根据《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章程》及有关补充规定,该公司经营的业务范围主要是:
(1)吸收国外和港澳地区的信扎存款、信托投资和商业信货。
(2)在国外发行债券、股票。
(3)利用外资在同内组办中外合资企业、合作企业。
(4)接受国内用户委托,引进先进技术、设备。
(5)在国外投资或与外商合作办企业,开拓海外资源。
(6)发展租赁业务,引进技术设备,促进我国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
(7)经营房地产业务。
(8)提供经济、法律、技术等咨询服务。
荣毅仁没有辜负历史的重托,这位20世纪3年年代即投身民族工业的“荣老板”,独树一帜,创业伊始即大刀阔斧地开辟出一条令当时许多人费解的创业之路,公司成立第一年,就接待了来自40个国家和地区的客人达4千多人次,国内前来洽谈业务的也有3千多人次,在引进外资、技术、设备方面闯出一条新路来。
首先是发行海外债券。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22项重点工程中的大项目——江苏仪征化纤工程,因投资不足准备下马。中国急需化纤产品,此项目下马损失难以预料,纺织部找到中信公司寻求帮助,中信公司经慎重研究,提出了向海外发行债券的办法。1981年2月中信公司成功地在日本发行了100亿日元的债券。这次集资创举被称为“仪征模式”。今天各种企业债券,国库券纷纷上市,人们对此已习以为常,而当时中信的这一举动,一度引起过争议,习惯于“既无外债,又无内债”的封闭式思维的人们,对此确实难以理解,一些思想较为保守的人,也不赞同债券利率高于一般政府贷款和进出口贷款,说中信干了一件赔钱买卖。但事实终究胜于雄辨,现在江南仪征化纤厂以中国最优秀的企业之一的突出效益,证明了中信的选择是正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