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共2452字,分2页,当前第1页,快速翻页:
|
电力老总进军北京地产,第一次出手即是大手笔——西单国际大厦给京城房地产业带来的启示至今余音未绝。
打造华贸中心,有人感慨“3.5亿资金撬动百万平方米大盘”,更有人惊呼他“让北京CBD的中心从大北窑东移起码两公里”。 汇男网 www.dddbb.com 汇男网 www.dddbb.com
个人低调潜行,追求完美,“我一直在以很职业的态度做自己所追求的事,我的目标是历史。”
在“制高点”上创业
被老北京的亲切感征服
“过程最优,才能结果最优;局部最优,才能整体最优。”
“我对北京有着很深的情结,往来穿梭于胡同间,我深刻感受到了老北京的那种亲切,我想我可以在这里扎根。”1993年,带着创业激情的房超第三次来到北京,此时他的身份是山东鲁能集团的副总经理,负责开发西单国际大厦(西单赛特商城)。
从山东莱芜发电厂主管经营的厂长到鲁能老总,房超的职业履历一路飘红。到后来选择进军房地产,也不是偶然,“我一直在观察房地产业,相信中国房地产业必将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迎来春天。我是电力系统出身,但我还是喜欢做建筑。”
虽是半路出家,在鲁能十载的历练却能成为房超进军地产业的制胜法宝,“电厂有上万设备和部件,如果哪个出现问题,都不能正常发电。这对我的世界观形成有很大的作用,它已经潜移默化到我的人生信条当中,那就是"过程最优,才能结果最优;局部最优,才能整体最优"。”
在地产征途中,在北京西单这个城市区域制高点打造西单国际大厦具有里程碑意义。在海南、山东小范围的地产开发后,房超最终将目光锁定北京,“当时我最想做的就是,在一个繁华的黄金地段,踏踏实实做一个综合性的项目。”而当时赛特集团正好也在寻求扩张,于是房超与赛特集团总裁王辛民一拍即合,成就了后来的西单赛特。
集商业地产之大成
香港发售 赛特管理
“西单国际大厦的定位是全国乃至华人圈的市场。也只有在海外市场发售才能赢得更多的市场机会。”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尤其是1992年、1993年的时候,商业地产基本上是零,这样的背景下,自身的经验几乎为零,“当时没有别的好办法,只有像海绵吸水一样吸取别人的经验和社会的知识,然后把它整理成自己的东西。”
西单国际大厦的另一项创举是发售,不是在北京,而是在香港,因为房超想到的是,它的定位是全国的乃至华人圈的市场。当时还没有炒楼花的概念,也只有在海外市场发售才能赚取更多的市场机会。
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正确的。众多海外自然人股东的介入让西单国际大厦成功了。但是到了商业管理阶段,他们又碰到了难题,这样的模式需要一个有效的统一管理,房超经过权衡,选择了赛特,而这也是他和赛特合作的开始。在开发西单国际大厦时,房超大胆借鉴了国际酒店业的输出管理方式,将它移植到商业领域。
房超独辟蹊径的模式给京城商业地产带来的启示至今余音未绝。尽管房超做过的项目不多,业绩却令人肃然起敬。他主持开发过的西单国际大厦和国家电力调度中心,均获国内建筑最高奖——鲁班奖。
就在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他却突然在北京房地产市场中消失了——组织上安排房超出任鲁能集团总经理,他毅然回到山东。几年之后,房超调回北京,在国家电力公司任职,再度进军房地产,一个崭新的里程碑也随之拉开了序幕。
精彩语录
房地产业是一个很特殊的行业,它汇聚太多的资源,是一个化腐朽为神奇、最富想像力的行业。
华贸的模式别人没法复制,华贸的成功不在于图纸有多好,而在于它的执行力和对细节的把握。
一个真正严谨的开发商,往往需要制造业经历,制造业是最体现工业化的行业。房地产的每一个环节和制造业有许多相似之处,现在房地产业没几个人是制造业出身,做不出好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