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共7218字,分5页,当前第3页,快速翻页:
|
那时开发房地产的门槛比现在还高,非建筑行业的企业要想进入房地产开发必须通过招投标,拿到土地才批给单项开发权。
这年11月,万科参加了威登别墅地块的土地拍卖,以两千万的高价拍得地块,买了一张进入房地产市场的入场券。 汇男网 www.dddbb.com 汇男网 www.dddbb.com
按市场价,把附近的住宅楼买下来,拆掉再重新建的土地成本价都低于万科获得的这块土地的价格。我代表公司上台签订土地转让协议。当时的深圳市规划局长刘佳胜望着我,劈头就是一句:"怎么出这么高的价格?简直是瞎胡闹。不管怎么说,还是祝贺你们。"
一度,万科团队的主流派视这张入场券为"烫手山芋",建议毁约,"不执行同国土局签订的合同,大不了交些罚金,否则高地价的经营压力太大。"我认为:不仅不能毁约,还要继续竞标拿第二块地。
一个月之后,天景地块推出,通过投标,万科再次夺得。深圳地产同行再也不敢轻视万科这只不怕虎的牛犊。
万科绝不行贿的底线,也让万科最初拿地非常困难,在深圳拿到的地是免税公司的半边工程,地基打下来,没有钱做了,万科接手后四六分成,再就是高价投标拿地,拿到的地都很偏,郊区较多,价格也高,是人家都不看好的那种。
地价很贵,怎么办?只有非常认真研究市场。高地价带来高建设成本,万科地产只有坚持"高来高走"的原则,即建高档房、高售价,才能有利润回报,使新拓展的房地产业继续下去,并使公司在房地产业务的支撑下开展其他业务。与此同时,我们也希望以建造高档次、高品位的物业,向社会奉献高尚的居住空间为己任,在高起点上树立万科地产的企业形象。
万科上海城市花园项目就是一例:1992年8月,万科上海公司拿到一块飞机航线下的地,主要考虑到没有拆迁的麻烦,能最快将房子推向市场,抢占市场先机,结果推向市场后,反应异常火爆,排队的客户两次挤碎了售楼处的玻璃门,交款形成人潮。
促使这么多人忽略飞机影响选择万科城市花园是什么原因呢?一般人都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公司品牌和良好的物业管理。1992年底第一批交付使用,现在已经过去16年了,小区还很好,继续还在旁边扩建,500亩现在快扩到800亩,飞机航线还是很频繁,但已经被接受。
高端路线也让万科发展迅速,在许多发展商艰难度日的宏观调控期间,万科地产的规模以平均70%的年均速度递增,到1998年,万科突然发现自己排在了沪深两市上市房地产企业的第一名。
朱总理请我当房地产顾问
"我聘请你为我的房地产顾问。不过,是没有工资的顾问哦。"我当场脸涨得通红,一点没有思想准备,说话有点结巴:"您不……给我发……工资,我也感到非常荣幸!"
中国的房地产业在经历邓小平南巡后的狂热,国家宏观调控泡沫破裂后,真正迎来发展高潮是1998年。
1997年11月的一个下午3点,我和深圳五家企业老总到深圳麒麟山庄,朱镕基总理要听取企业汇报。在这次汇报中,我详细对总理说了我对房地产的看法:"如何刺激明年的内需消费,经济理论界认为钢铁、汽车都不行,只有住宅,提出了'把住宅当作刺激内需的支柱产业来发展'。我认为,2-3年内,住宅行业成不了支柱产业,理由有四……"
朱总理沉吟。
我继续发挥:"万科就是奉公守法的发展商。1992年底,房地产正火热,我提出'超过25%的利润不做',其意是赚取公平利润。1993年上半年建材价格翻番,万科面临经营困境,6月份的宏观调控,三大建材价格迅速降了下来,万科出现转机。1993-1997年,万科的住宅开发规模以平均70%的速度上升。对于宏观调控,万科100%举手赞成。至今为止,我还没听到第二位企业家说'赞成宏观调控'。"
朱总理:"绝无仅有!"
这句话使我荡气回肠。
"不知道朱总理怎么看住宅市场?"片刻沉默,总理反问:"如果取消福利房分配制,房地产行业能成为支柱产业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