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汇男网 创业 风云人物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提出意见和建议

双星集团董事长汪海:实践改革开放三十年(2)

本文章共2698字,分2页,当前第2页,快速翻页:
 

  超前扩张赢市场

  改革以后,企业发展特别快。1992年后,中国改革开放的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短缺经济逐渐结束,出现了过剩现象。由于国内具有一定规模的制鞋企业总数达到几千家,产能出现了严重过剩,全国80%的制鞋企业出现亏损,这时的双星却照样盈利,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鞋企业。不少同行艳羡地说,还是汪海精明,十几年前就进行了低成本扩张,具备了成本优势。

汇男网 www.dddbb.com                        汇男网 www.dddbb.com  

  1985年,中央提出企业走“横向经济联合”之路,而汪海早在一年以前,就与黄岛橡胶(0,-22330.00,-100.00%,吧)厂搞横向经济联合,成功地将自己的老产品转移到农村生产,获得了廉价的厂房和劳动力。此后一年多,汪海在青岛周边地区建起13家联营分厂。现在看来,横向经济联合实际上就是低成本扩张。

  在当时,这也是离经叛道之举。有人说,“汪海在城里混不下去了”;还有人甚至直指汪海是“卖厂贼”。但汪海顶着压力,自上世纪90年代初,先后在沂蒙山建起鲁中、瀚海两个具有相当规模的鞋城。到现在,双星已经先后投资在山东、河南等地的偏远山区建起十几个生产基地,在成功带动10万多名农民致富的同时,资产规模急剧扩大。

  上世纪90年代后期,鞋业市场竞争更加残酷。双星又选择了新的投资方向———与制鞋同属橡胶行业的轮胎业。在短短几年间,通过“小吃大”(吸收合并原胶南华青轮胎公司)快吃慢(收购原湖北东风轮胎公司),使双星很快形成了青岛、中原和湖北十堰三大轮胎生产基地,轮胎产品达到1000万套的年生产能力。轮胎业的发展带动了为其配套的铸造机械和橡胶机械的发展,使双星铸机和橡机行业的实力也在全国名列前茅。

  在2007岁末,汪海又高调宣布,双星上市公司剥离制鞋业务,专心发展轮胎和机械业务,受让上市公司制鞋业务的双星名人实业公司则做大做强制鞋业。

  作为一个以“敢为天下先”自任的企业家,汪海带领双星在改革开放的近30年间,创造了国有企业中数量众多的“第一”,在业内反响强烈,难以复制:第一个实施名牌战略,第一个进行多元化经营;第一个同行业中股票上市企业,第一个进行产权制度改革;第一个同行业中获驰名商标企业;第一个闯“雷区”,进行产权制度改革;中国橡胶工业唯一一个同时拥有四个“中国名牌”称号的企业……

  改革过程中,汪海持续不断地对企业进行改革,用好了中国改革开放“实事求是”理论的精髓,这也是双星“30年之谜”的最好答案。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魏东:中国资本市场最后一个江湖大佬的陨落
惠理集团主席谢清海
惠理集团公司主席谢清海 晋升香港“打工皇帝
陈永弟:用钱买不到的东西才值钱
1800万变5亿陈氏夫妇 深圳彩虹精细“70家PE
86岁余彭年成功秘诀:世上无难事 惟怕认真人
康宝电器罗小甲:从制造迈向原创产业
上海中虹集团陈重五:累并快乐 扎在百姓心坎
唐骏:先做人再做事 不跟任何同事做朋友
鲁能老总房超:地产巅峰攀援者 被老北京征服
中国第一商贩年广九:大智若愚的“傻子”
太子奶集团董事局主席李途纯:我希望做千年
史贤俊:从农家子弟到知名公司CEO
新华都集团总裁唐骏:大家都可复制我的成功
求伯君开始金山新“征途” 年底欲跻身网游三
汪海会不会成就第二个“牛根生”
许扬:神奇小子的神奇生意
王石:“打工皇帝”三十年逆流而行背后的故
丁志忠:这个时候必须做我应该做的
刘迎霞:20岁白手起家 30岁出头身家5亿的才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创业 风云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