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出再高的价格,国家都会说便宜
人物周刊:联想一直立足于一个完全竞争的行业,但直到今天,联想依然是一个国有股占到大头的股份制企业,这是否影响其创始团队的工作积极性?您怎么理解这一现状?有没有解决的路径? 汇男网 www.dddbb.com 汇男网 www.dddbb.com
柳传志:在中国,这些都得从历史的角度去看。在联想的整个发展过程中,科学院只在创办之初投入了20万元,之后再也没有追加过投资,但企业发展不可能仅仅需要20万元,缺口部分就得自己想办法,包括贷款。那时的贷款完全是信誉贷款,我们向银行展现了自己的信誉,银行给我们的贷款数额越来越大。另外,我们也完全自负盈亏。在这种情况下,国家以股份的形式奖励这一批历经千辛万苦的员工也是应该的。
到了1993、1994年,国家的相关政策进一步放宽,那个时候,开始思考所有权的问题,觉得确实有些不合理,责任与压力都由经营者承担,利润则全部上交国家。科学院周院长是个非常开明的领导人,他说, “我们坚决支持员工持股的做法,但科学院只是股东,不能对此作出决定,决定权在国有资产管理局手中。因此想了一个变通办法,就是奖励你们35%的利润,即每年利润的35%归联想的员工。”这一35%的利润分红也持续了8年。
到了2001年,国家进一步明确同意我们进行股份制改造,由财政部决定,将联想的净资产按1997年时的净资产做了个评估,其中的35%打折后,卖给员工。
我们将这35%股份中的35%,也就是占整个股份的10%左右,分成15份,我得3份,其他的创业元老有的得1份,有的得1份半,有的则是半份;35%中的20%按工龄和贡献、担任职务、所受奖励分给了公司的所有员工;另外的45%则留着分给后来的人。
股权的有与没有是完全不一样的。为什么?经过股份的分配,年轻同事可以进入管理层,老同志也因此可以退居二线,公司也越做越好,创业元老中拥有1份、1份半股份的,一年就可以分到100万元或200万元利润。这样,大家才觉得没白干,这么多年的辛苦,终于有了收获。退休的200多人中,最低的也拿到七八万的年利润分红,高的则能拿到二三十万。如果不这样,你就难免屁股决定脑袋,在扩大了营业范围的同时加大费用,谁也分享不到公司发展带来的好处。而实施员工持股后,不仅员工能分得公司利润的一杯羹,国家也能从中获益,这实际上是非常好的双赢,甚至是多赢。
为什么其他的公司很难仿效这一做法呢?原因是谁也没有办法积攒起公司8年的所得利润,而我也是歪打正着,提前有所考虑。但在当时,国家无法想明白这件事,从我的角度来说,35%的奖励是理所应当,但在国家看来,奖励就等同于国有资产的流失,并未弄懂怎样才更好。联想的发展凭借的是人的智慧,而不是政府最初所投入的20万。并且联想身处一个竞争激烈的行业,它不是石油,也不是铁路,不受国家的垄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