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家庭中,如果能出一个留洋博士,已是非常了不起。但家中同时出现两位赴海外求学的孩子,那更是让人称绝。而巧合的是,1988年,当施正荣前往澳大利亚求学时,他的双胞胎哥哥陈恒龙也恰好在同一年,背起行囊前往美国求学,主攻生物学。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后,一直留在美国发展。对于兄弟俩出色的表现,施正荣笑笑说:“小时候,我们从不一起读书,但我俩的成绩都很好。也许是基因的原因吧。”据悉,受施正荣事业成功的影响,陈恒龙一家也决定回到国内发展,并已在上海开设公司。2005年上半年尚德海外公司向高盛、英联、龙科、法国Natexis、西班牙普凯等国际著名投资基金共私募了8000万美元的资金,完成了对尚德所有国内股东的股权收购,使尚德成为一个海外公司百分之百控股的外资企业。 汇男网 www.dddbb.com 汇男网 www.dddbb.com
北京时间2005年12月14日,无锡尚德(NY:STP)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
在《福布斯》杂志2006年“全球富豪榜”上,现居中国、国籍为澳大利亚的“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施正荣以22亿美元排名第350位。
【在养父家中长大】
1963年2月,施正荣出生在江苏省扬中市。“这是刚刚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的中国,很多家庭吃不饱,穿不暖。我很自然地就打上了那个时代的烙印。”施正荣回忆道,“其实,我原本不姓施,而是姓陈。”原来,和施正荣一起来到世上的还有一个双胞胎哥哥。“因为自然灾害,家里非常贫穷,无法同时养活两个孩子。而我的养父母家刚出生的一个女孩却因疾病夭折了。所以,我就被送到施家,由他们抚养长大。”
“因为两家离得不远,所以在我五六岁的时候就大概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到十岁就很清楚了。但我从来没有想过要跑回原来的家,也从来没有埋怨自己的亲生父母。因为在那个年代,很多事情都是迫于无奈。”
出生没几天,施正荣便因为家庭贫困被送到了施家。
骨肉分离,这件事多少带着些悲剧色彩。可事实上,施正荣不仅没有怨悔,对施家反而充满感激之情。“养父母对我非常好,甚至超过他们的亲生孩子。从小我就喜欢读书,在那个艰难的年代,不管家庭有多拮据,养父母都全力支持我的学业。没有他们,肯定就没有我的今天。”
“家里两个人对我影响最大,一个是爷爷,一个是母亲。”说起爷爷,施正荣满脸幸福,“他解放前就是帮助寺庙理财的人,很有经济意识。他从小就告诉我,‘钱不??但是他还是能找机会在附近几个县做些小生意,所以家里经济一直都挺好的,印象中我就没有挨过饿。”
对于母亲,施正荣更多的是尊敬:“母亲对人特别好,那时候家里附近有一些外地来的工人,过年过节的时候,母亲就把他们请到家里一块吃饭,这是很少见的,平时帮助别人她也总是很舍得,这让我长大了以后很懂得要和别人分享。”
无锡尚德上市之后,施正荣很快拿出了几千万元成立了一个基金,取名“施氏家族慈善基金”,以示对施家的感恩之情。
【走向广阔天地】
“小时候,我常常坐在家乡的江边,看着远方一座又一座大山,我总是在想,江的对面是什么?是村庄,是大山抑或是另一个世界?”回忆起童年的生活,施正荣说,“小时候,我的梦想就是走出扬中这片狭小的天地。”
除了好奇,施正荣走出去的另一个动力是“穷则思变”。施正荣回忆道:“和绝大部分农村的孩子一样,我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在农村里插秧种田。清晨出门劳作,日落而息。天天在泥地里摸爬滚打,又饱受蚊虫叮咬,滋味非常难受。很小的时候,我就告诉自己,一定要好好读书,一定要考上大学,一定要走出这片小天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