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汇男网 创业 风云人物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提出意见和建议

诺基亚大中国区董事长何庆源:我所看到的中国电信行业20年(2)

本文章共5541字,分4页,当前第2页,快速翻页:
 

价格下滑导致很多国外公司无法获得利润。在固网方面都只是往后退,没想到要本地化,把成本降低去和国内企业竞争,只是想我的技术好,可以用技术做一个壁垒。但没有想到慢慢的技术壁垒越来越低,国内厂家追赶得非常快,步步后退的国外厂家把市场让出来,所以现在的固网市场基本上是国内厂商的,只有个别来得比较早的国外公司,包括阿尔卡特和西门子,本地化做的比较好,它们还在这个市场生存。

汇男网 www.dddbb.com                        汇男网 www.dddbb.com  

1990年前后,在中国有人开始讲移动通信了。中国的第一个模拟移动通讯是摩托罗拉1985年在北京上的,4个基站,用户非常少。当时又是没有人相信中国会上移动通信,因为比较贵,北美在1980年代末也才开始上。我当时想程控交换发展的速度这么快,中国人口这么多,移动通信肯定在中国会大力发展。但北电当时没有这个技术,我觉得我应该参与到移动通信中去。我在北电也已经待了超过10年了,于是考虑应该从固网转型到无线了。1992年,我正式加盟了摩托罗拉。

《商务周刊》:您在摩托罗拉效力的几年,是中国移动通信设备市场的一段“黄金时期”,但这段时期摩托罗拉却遇到了挫折,当时的情形是怎样的?

何庆源:那时候中国的移动通信市场发展非常快,给摩托罗拉和NEC带来很大机会。手机当时基本上都是摩托罗拉的,系统设备是两家平分。每年我们都在猜中国的移动用户会达到多少,我们还和邮电部移动局局长辩论,到2000年底中国会有多少用户。他们说有1800万左右,我们在摩托罗拉里说得有3600万。实际上到2000年已经超过1亿用户了。所以每年我们都无法准确预测用户数,导致我们给工厂的预测远远低于市场的需求,手机、系统设备都不够,用户追着设备商供货。那几年日子很好过。

但后来固网的情形也在移动通信领域重演了。在模拟时代,移动通信领域没有国内厂商,1992年中国开始大规模上模拟网,即A网和B网两个网。1994年中国又开始上GSM,用了5—7年就把模拟系统淘汰掉了,所以中国上2G数字系统与国外是同步的。当时我在摩托罗拉,摩托希望用它的专用技术系统900兆CDMA,花很多时间和精力推自己的标准,导致它错过了很多机会。回过头看,中国上2G的时候,摩托罗拉如果顺着中国走GSM,它不会做的很差,虽然它没有交换机。

没有交换机也的确使摩托罗拉丧失了一些机会。从国外经验看,GSM是开放接口,用谁的交换机都可以。但中国的情况不一样,这个行业的发展太快了,上完移动交换机,一会儿又上光网络,很快又上数据业务,行业内积累的人才还没有达到相应的水平,大部分网络维护只能靠厂家的技术人员去做。这样运营商就不敢混合组网,因为会有比较大的风险,不如只买一家的产品出了问题责任可以明确。

摩托罗拉没想到联通和移动一下子就定了上GSM。而诺基亚抓住了这次机会,拿到了北京市场。我记得很清楚,1994年北京组网,11个基站和1个交换机都给了诺基亚,当时我在摩托罗拉管销售,他们合同快要签字了我们才醒过味来,发觉北京市场快丢了。我赶紧去找当时的北京电信总局移动副局长,最后还是凭摩托罗拉在中国多年积累的关系,硬加进去11个基站,变成了22个站,混合组网,东边是诺基亚,西边是摩托罗拉,都用诺基亚的交换机。

从全球来看,GSM与此同时也刚刚在欧洲发展。1992年奥利拉上任诺基亚CEO,1994年他提出,要把诺基亚80%的非通信业务卖掉,保留20%的移动通信业务重点发展。当时诺基亚的机遇也很好,碰到欧洲移动通信业开放,一些新的运营商崛起,诺基亚在欧洲当时是很小的公司,很多人还以为它是日本公司。在欧洲的模拟通信时代,大家都用爱立信、阿尔卡特的产品,很少用诺基亚,但通过GSM在欧洲市场的组网,诺基亚成为很多新兴运营商的供货商,因为它小,比较灵活,可以很快的帮助运营商上很多新业务,去和老运营商竞争。这样,诺基亚就在欧洲发展起来了,同时在中国也做起来了。

《商务周刊》:除此之外,您认为诺基亚在中国和全球获得成功的原因还有哪些?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联想移动总裁吕岩专访
新华都CEO唐骏:港澳资讯或成中国彭博
展讯CEO武平:山寨机使卖手机如同卖白菜
英特尔CTO贾斯汀:创新以人为本
史玉柱:巨人入侵网络社区
比尔·盖茨正式退休 携580亿美元身家转投慈
一个时代的结束:微软比尔·盖茨(William H
惊天秘闻:房地产富豪鲜为人知的发家史3
惊天秘闻:房地产富豪鲜为人知的发家史2
惊天秘闻:房地产富豪鲜为人知的发家史
比尔盖茨香港演讲 十年后每人可设一个电视台
国美陈晓:最快100天内启动三联商社重组进程
史玉柱不满股价表现 巨人1.5亿美元再启回购
马化腾 原始积累来自“兼职”的亿万富翁
朱骏-中国最拉风富豪:少挣25元学会了管理(
揭秘赵本山生意经 靠卖煤和运输掘得第一桶金
永和大王: 为何油条能卖3个亿
陈发树创业史:赌对1个人暴赚110亿
汪潮涌:一位社会企业家的光荣与梦想
金蝶CEO徐少春:员工就是老板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创业 风云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