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时间:2008-05-04 原文发表:2008-05-04 人气:3
本文章共2974字,分2页,当前第1页,快速翻页:1 2
汇男网 www.dddbb.com 汇男网 www.dddbb.com
老胡同、喧闹声、洗浴中心……起初我有点怀疑自己来错了地方,一个建筑师事务所的周边环境不该如此吧!停稳车子,一转身,只见一辆强势的陆虎挤进狭小且车位拥挤的院子,看来它似乎早已习惯见缝插针。从车窗里探出来半个脑袋的马岩松虽然有点睡眼惺忪,但依旧有礼貌的和院子里的师傅打了声招呼。
眼前是几幢残破退色的旧厂房,跟在马岩松后面爬了两三层楼梯,我的眼睛盯着他脚上那双怪怪的“蜂窝煤”鞋子,据他说这双Nike是限量版且不对外出售的某位设计翘楚的大作。又上了两层台阶,突然眼前一亮,如果不是他走在前面,后面的人们没准会一头撞到那扇玻璃门上。马岩松的“MAD”与外界的混乱形成鲜明对比。家具是简约的白,灰砖墙面保留了沧桑的质感,书架占据满满的一面墙,被拆掉顶棚的老房顶展现着梁椽的质朴,甚至上面的钉痕还依稀可辨……
马岩松洋洋得意,这个超简约超现代的“作品”是他亲自“整容”“翻修”“拆顶”“吊梁”“大动干戈”的结果。他在开放式的空间里溜达来溜达去,和设计团队、客户交流。如果不熟悉他,很难想象这个有些孩子气的大男生是想象力丰富、执行力很强的著名新锐建筑师。口口声声说自己“我也批判啊,批判现实主义,但我通过另一种策略”的马岩松有时会将脖子上扬30度,眼睛微眯,表情里透露着一丝的不逊。而事实上,他相当谦逊并认真,尤其针对建筑设计方案和客户。有时甚至连客户都说“行了”,但他还是“较劲”。采访的那个午后,就是这样,他左右思量那个“马厩”,一丝都不马虎。如果只是看马岩松的作品,会认为这设计师一定是个“极端”“另类”,突然见了他这个人,会觉得“噢,就这样啊,挺好说话的,也挺可爱的,就是作品很与众不同,很未来。”
没多久,再次见到马岩松,一看到他的发型,“中央繁荣、两边小康”我忍不住笑。他却大大咧咧,“他们想理成什么样,就什么样,这个我也不管。”似乎这头发不是长在他脑袋上的。
MAD的中国制造
几年前,海外留学的马岩松在美国注册了建筑师事物所“MAD”,后来辗转欧洲回到北京。此刻,这位把中国的建筑业界搅得风生水起并被同行视作“野心家”的马岩松就坐在我对面,这会儿的他,看起来没有丝毫的霸气。
自称从小是个特别淘气的孩子,12岁以后基本上都是自我教育,谁的话也不听。曾经在初中的班级里排名学习成绩倒数十名。自学生时代起兴趣广泛,学过音乐,做过电影梦,但最终马岩松还是与建筑结下不解之缘。
有建筑评论家说过,或许MAD是比Crazy还要疯狂的一个词。马岩松说,有朋友说他现在开始“MAD IN CHINA”了,他喜欢这个说法,和“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只差一点,相比过去“疯狂”和“妈的”的解释,似乎多了一份历史使命感,比较严肃了。有意思之处就在于这种歧义,你想是什么意思就是什么意思!
然而,作为一个白手起家的“海归”,要想真正在建筑领域“登堂入室”,并不如想象的那么顺利。在北京的第一年,马岩松和他的伙伴们每天从早干到晚,尽管曾参与很多城市的设计竞赛,但大都停留在图纸阶段,始终拿不到一个实际项目。事务所的银行账户甚至出现过只剩下几百元的窘境。
给鱼设计住宅
“历史就像一个圆桌,要发言首先得有坐在桌边的权力。”于是马岩松不断参加各种国际竞赛,一方面可以提高知名度,另一方面也能获得奖金,用来维持事务所的运营。由于一直处于“空档期”,有一次他在街边闲溜达,突然“触鱼生情”,城市林立的高楼公寓中生活的人们其实和鱼没有什么不同。“既然不能为人盖房子那就为鱼盖吧!”
他认为普通的方型鱼缸只是考虑低成本,好复制等等,为了证明鱼不喜欢这种缸,他开始用摄像机连续几天拍摄鱼游动的情形,发现鱼的整个活动和行为与这个方的边界没有一点关系,有些地方鱼从来不去。“想见方形鱼缸其实是设计者从容易制作出发做出的主观设计,而不是从鱼儿的角度来进行设计”,“我们注重过程,关心弱势”,于是马岩松MAD式的以鱼为业主的“住宅”诞生了。
那个造型怪异呈现着正负空间对比的灰色鱼缸随意放置在MAD其中一张办公桌上,“这鱼在这样的环境里能活么?”面对我颇为挑衅的问题,马岩松笑了,“小鱼都生在里边了。”他甚至正打算让“鱼宅”更富有色彩感,并广泛推广他的创意。
“之所以为鱼造房子,是想表达我们的一个观念:设计是应该去考虑鱼的。人平时几毛钱把这鱼买回来玩儿死了扔了,小鱼和我们人类相比是处于一个非常弱势的地位——其实人本身在城市中也是很弱势的。说到权利和自由,我觉得人和鱼的处境差不多。我们的建筑虽然同样要考虑其它因素,但是更鼓励自己的选择性、自己的判断力。” 男人邦www.dddbb.com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