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绝望中求生
张维功一行人从星级酒店搬了出来,搬到了一个小旅店住。奥迪车没有了,出门只能打车。张维功拿出了自己多年的积蓄,两个存折,一个是26万元,一个是18万元,准备给追随他的七八个人发“遣散费”,让他们设法再回原单位上班。但大家谁也不走,坚持要跟着他干。张维功后来把这些钱作为筹建保险公司的经费,租房子、接待、添置办公用品。 汇男网 www.dddbb.com 汇男网 www.dddbb.com
没有保监会的批文,没有股东,张维功带着这些兄弟开始在全国找股东,开始了一段艰辛的生活。他们自己打印招股说明书,开始与各大企业联系。一开始是在外面打印,但打印一张A4纸就需要4毛钱,时间长了承受不起,后来自己买了一台打印机。员工出去吃饭,不敢多点菜,怕菜点多了张维功急。因为事业还没有起色,用钱的地方多,要把钱用在刀刃上。
在这几个月中,张维功在全国各地跑,共接触了389家企业。有的是通过传真联系,有的是朋友介绍,有的是他本人去死磕。张维功回忆,在与其中的一家大型国有企业接触时,因为没有车,他打车去的,在离这家企业不到一公里的距离时,先下了车,然后走过去。他知道这家企业的相关人就在单位的门口等着他。担心被人家看见打车来,有不良的影响。
在这389家企业中,张维功最终敲定了7家企业为初始股东,其中5家为大型国企。为什么选择了国有企业,张维功表示,国企的优势在于有一定的品牌影响力、实力的支持、经营理念的支持,而且国企对于金融保险业的投资都是战略投资,非短期套现。这与保险公司的经营理念相匹配,保险公司对于资金的要求很严格,要求能够长期占用但不能挪用,国企恰好能够做到这一点。更重要的一点是股东之间潜在的和谐文化,而国企一般都能够做到这一点。
寻找股东的过程是艰难的,有的时候,先去传达室做个登记,然后再等待消息。在与某家大型央企接触中,一共用了4个月的时间,到最后张维功本人与这家企业的主要负责人谈话时,只用了40分钟就把事情定了下来。在与中外运谈的时候,只谈了15分钟就拍板。
张维功说:“其实最后在拍板的时候,他们还是出于对人的认可。这也是中国文化中很有趣的一点,对人的感觉成为事情能够成功的关键。”
在寻找股东的这8个多月,成为张维功的一段痛苦的回忆。他说:“有的时候很绝望了,就能理解一个人为什么会去死,死也是一种解脱。”
2004年12月24日,阳光财产保险公司获得了保监会的批文,获准筹建。在七大股东中,包含了中石化、南方航空、中外运、中国铝业、广东电力五大企业,其实前四家为国资委直接主管的大型央企,阳光财险的股东结构被称为保险业内的明星团队。
回想起成功时的感觉,张维功说:“当时我很麻木,只有几分钟的高兴,之后就沉浸在了痛苦的回忆中。”
为“一点点不同”奋斗
阳光财产保险公司成立后,张维功确定了各个财险领域全面进入的战略。
在全线出击的同时,阳光财险与其他保险公司还是有“一点点不同的”。这也是张维功的一句口头禅。为了这个“一点点不同”,张维功与他的同伴们付出了更多艰辛和磨砺。
阳光财险的业务系统与其他公司相比有着天壤之别。其他公司开业是拿别人的系统,直接或基本上不做改造就可以上线,他们以上线为目的;而阳光财险一开始就将业务系统的需求改造做得比较彻底。阳光财险开发了独特的“业、财、再”一体化的方式,把再保险的功能融进业务系统。应该说,目前在中国保险业、IT业,这个方式是非常先进的,因此,他们的风险管理能力得到了国际再保市场的肯定,在同期筹建的新公司中,他们的承保能力是最大的。
在机构发展的问题上,张维功提出要积极而审慎。他们首先制定了一个机构发展的“四大原则”,那就是:“一把手原则”、管控原则、市场容量原则、盈利原则,以阳光财险的目标追求为指引,既要以当地经济发展状况为依据,也要参照行业数据,同时还要考虑吸纳人才情况,整体规划,稳步推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