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共4191字,分3页,当前第3页,快速翻页:
|
2000年,冯引亮远走甘肃永昌县。一年后,他又承包到一个造纸厂。可是盲目的商业投入行为再次将他推到事业的最低谷,甘肃的造纸厂经营不到一年就得到环保不达标勒令整改防污的通知,冯引亮算了一笔账,改造造纸厂现有设备,最少还得投入20多万元,可这时的他银行积蓄已所剩无几。 汇男网 www.dddbb.com 汇男网 www.dddbb.com
同归于尽
2002年12月,冯引亮仍旧西装革履,不失老板派头地驾驶着那辆旧轿车,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他决定以冠冕堂皇的理由向李海仓要一笔钱。于是,他想到了自己纸厂的地皮。
12月底的一天,冯引亮以支持海鑫集团发展为借口,向李海仓提出自己愿以180万元转让纸厂地皮。对方的反应却非常冷淡。原来这几年海鑫集团已通过其他渠道获得了一大片土地,更重要的还是冯引亮要价太高,按当地价格买下区区20亩土地100万元足够。于是他拒绝了冯引亮的要求。冯引亮破口大骂李海仓为富不仁。李海仓怕闹下去影响不好,于是让冯引亮过了元旦再谈。
2003年元旦,冯引亮得知李海仓已从北京回来的消息后,他开始不停地给李海仓打电话,要求李海仓买下造纸厂,连续三天,冯引亮给李海仓打了20多个电话,每一次,电话通了,李海仓却不接,冯引亮的怒火被点燃,他再也无法遏制自己了。于是便发生了李海仓被枪杀、冯引亮自杀的悲剧一幕。
任何一个社会,对于财富的心态都是非常复杂的,财富创造的追求在给社会发展带来了极大推动力的同时,也必然带来许多问题。在这个时候,一部分人要求进一步追逐财富的权利不受限制的公平,另一部分人则要求在财富扩张之下生存权利不受侵犯的公正。
对这两种要求,忽视任何一方都可能带来消极影响。
财富的追逐者希望尽可能多地赢得商业发展空间,追求利润最大化。但是,当这种追求伤害到社会公共利益的时候,比如存在商业欺诈、偷漏税、压低工人工资、破坏生态环境等等,就容易导致社会不公正。贫困生活人群则渴望尽可能多地获得政府的资助,获得更多的社会保障权利,这是正当的。
但是,一旦这种要求上升到平均财富、限制财富创造的时候,它就可能导致社会的不公平,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在对待公平与公正问题上,单独强调任何一个方面都是片面的。
民营企业家李海仓的逝去让人们重新认识社会的“仇富”心理。我们需要正视的是,正确的财富观的树立一方面基于尊重财富的制度激励与引导,另一方面也根植在对贫困者社会公正的保障中,纯洁“财富品质”,让财富能够为社会公共利益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