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围理由
在中国的保健品市场,三株是一个无法绕过的话题。我们必须明白的是:现在或未来,无论三株复兴与否,也无论三株走向何方——吴炳新都是我们必须尊敬的营销老红军!而且,我们永远不能否认三株鼎盛时期对中国营销界做出的巨大贡献 汇男网 www.dddbb.com 汇男网 www.dddbb.com
去年4月,持续数年的三株“常德事件”终于有了最后的说法,湖南高级人民法院作出了三株胜诉的终审判决。
“八瓶三株喝死一位老汉”的冤案尽管得以彻底昭雪,但却给三株带来了毁灭性一击。
三株老总吴柄新当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感叹道,“常德事件”给三株公司造成了数十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因停产,十万余名三株员工失去工作,而对三株企业形象的影响更是难以估量。
三株鼎盛时期的1997年,销售额高达70亿元。反观19 98年4月常德中级法院初判三株公司败诉后,月销售额降至不足4000万元,可谓是天壤之别。
纵观整个危机过程,症结在于事件发生后,三株公司危机处理机制未能及时启动,以致事态扩大,新闻界蜂拥介入后,结果一发不可收拾。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三株在短短几年内进行急剧扩张后,企业组织结构、管理机制方面的缺陷逐渐暴露出来,这恐怕是最根本的原因。
“二次创业”
“吴总现在还经常在全国出差,对市场进行产品调研。”三株药业集团董事长助理毕主任在电话中告诉《中国新时代》。
尽管吴炳新所创下的曾经年销售额超过80亿元的“保健品神话时代”已经过去了十余年,但已年近70高龄的吴炳新依然没有停下在商海中搏杀的脚步,还在为三株新产品进行努力探索。
吴炳新的策略是:淡出保健品行业,选择医药做龙头。与此相对应,三株的销售模式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其辉煌时期的元老也纷纷回流。
继史玉柱之后,保健品行业的另一教父级人物吴炳新也在试图“二次创业”,带领三株重起航。按照吴炳新的说法,“不能老检修船啊,该下海去打点鱼了。”
位于北京市中关村(000931行情,股吧)科技园区昌平园的路德公司是三株集团新事业延续的一个重要部分。
1996年,为了开拓三株事业新天地,吴炳新的儿子吴思伟挥师北上,在北京成立了“北京三株有限责任公司”,并于1997年5月8日将该公司注册为北京路德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亿元。
北京路德有限公司成立后,把自己定位为医疗保健专业公司。吴思伟先后在北京建起了一个保健食品工厂,在南京建起了一个理疗器械工厂,并建立了自己的医疗保健服务销售店连锁网络。
路德公司的保健食品工厂是集科研、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专事保健食品企业,拥有5100平方米完全按GMP标准建造的生产厂房及4条自动化生产线。
公司手里还攥着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5个保健产品,这些产品均已获得国家卫生部批准文号和生产许可证。位于南京的理疗器械厂也有好几个自主产品,而它的市场网络遍布中国21个沿海发达城市,而且网络的建设完全有别于原来三株集团的销售网络,其雇员全部是专业医生。
路德公司保健食品厂总经理杜作轩说,路德公司的噩梦缘起于1996年三株集团的“中药帝国”梦想,这是三株集团多元化投资酿成的恶果。
为了建立“中药帝国”,三株在全国范围内开始了大规模的收购行动。1996年,北京三株公司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就收购了17家国有药材公司,整体收购了吉林柳和药厂,买下了另外16家企业51%的股权,耗资近3亿元人民币。收购阵地北达内蒙古、黑龙江,西达新疆,南到江西、河南,而且,还打算再收购20家。
不断扩张收购的背后,吴炳新似乎希望借助儿子吴思伟的路德公司来完成三株的上市梦想。早在1998年,吴思伟的路德公司就积极准备上市,券商也找好了,结果运作得快差不多的时候,这家券商出事了,上市的事情只好搁浅,而且一搁就是两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