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生首家民营财团
在奥康高速成长的同时,王振滔却敏感地发现,温州先前一轮的先发优势已经开始弱化,地理环境的限制,以及能源、资源的紧缺和人才的匮乏等问题越来越多地摆在温州人面前,在他看来,温州企业只有联合起来,才能突破资金、资源、人才等瓶颈。因此,王振滔提议成立一家跨行业的投资实体,王振滔的主张很快得到温州很多企业家的赞同。2004年6月16日,温州九家不同行业的领袖企业共同注资成立的中国第一家无区域性的财团——“中瑞财团”挂牌营运。这是“财团”这两个字第一次出现在中国的大地上。 汇男网 www.dddbb.com 汇男网 www.dddbb.com
财团的成立,在中国实现了民营企业经营体制上的重大突破,中瑞财团可整合的100亿运作资金,让民营企业可同众多的国有企业一样,在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上发挥同等重要作用。
温州的猫步
“王振滔”们在悄无声息地改变着自己的知识结构。
温州是位于中国东南沿海、黄金海岸线中段的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如今提起这个城市,当代中国人脑子里投射的形象就是,一个天生的生意人。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温州最早蹚出了一条富有区域特色的发展路子。
温州企业家曾把1978年之后的温州民营经济历史分为了四个阶段:对着干、开着干(公开)、放着干、扶着干。事实上,历史的曲折前行,使商业行为在中国成为一条社会界线:规则内和规则外。在买卖被称为“投机倒把”的时代,温州人凭借大胆和狡黠,制造了地方商业细胞强劲生命力的基因环境,这个环境的独特性把烙印打在每个企业家身上。1982年,35岁的“螺丝大王”刘大源早起上街,后面便有两人盯梢。当他看到墙上张贴的“狠狠打击经济领域中严重犯罪活动”的大幅标语,暗自心惊。他作出了生平最为快速的决定,趁人不备钻进小巷,回家取出7万元现金来到河边,跳进一只机动小木船,亡命天涯。刘大源回忆说,逃跑时他身上只穿着背心和短裤。
这一历史化入尘埃,但温州人“潜心研究形势,为了某一笔具体生意”的作风,仍深入到企业家的思维方式。在讲求实际的温州人看来,形势始终是一种可以为自己所用的资源。之前,他们树立了市场经济“活力先锋”的新形象,现在,温州人的猫步走向国际舞台。王振滔长袖善舞展示了温州的新像。
不同的是,现在,对于温州老板来说,产生奇迹的黄金时代结束了。就在奥康高速成长的同时,王振滔却敏感地发现,温州先前一轮的先发优势已经开始弱化,地理环境的限制,以及能源、资源的紧缺和人才的匮乏等问题越来越多地摆在温州人面前。“温州的民营企业家,过去好就好在没文化。”这种惊人之语形容前一阶段倒是极准。现在当地一个新的说法是:脑袋装得多,口袋装得多。两句话一前一后准确地解释了温州的变迁。
王振滔如今被称为“中国鞋王”,其运筹形势、点解玄机之术堪称“大家”。自从火烧假鞋后,王振滔的“创意生意”频频登台:2003年,奥康在重庆璧山县投资建立了特色产业园“西部鞋都”;2004年奥康联合温州8家不同行业的领先企业,成立了“中瑞财团”;2006年,奥康在湖北黄冈投资建设“湖北第一街”;以及震动国内的欧盟诉讼案也处处流露出这位策划大家的弦外之音。这些温州智慧无疑促成了奥康企业的成长。
但王振滔也深感不足,他先后在杭州商学院、中欧工商国际学院、长江商学院、国研。斯坦福大领导力班进修。当他的长江商学院的同学、一家著名公司的老总邀请他参观引入的丰田式管理时,他看到7000平方米的仓库缩成了7平方米、生产速度比以前提高了三四倍时,触动极大。他深感现代系统管理的重要性。“我不知道别人是怎么想的,我从没有将学习看成是镀金。每堂课我都用心听。”王振滔说,“听起来可能有点可笑。我大部分时间在上学。大约每月有20天时间在学校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