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共3306字,分3页,当前第1页,快速翻页:
|
年前,临汾市曾有10年军龄的刘志东成了下岗人员。6年后的今天,他创办的礼品公司安置了30余名复转军人、军嫂和下岗工人,还不时拿出钱来救济一些更困难者——一个转业军人的二次创业。 汇男网 www.dddbb.com 汇男网 www.dddbb.com
站在人民大会堂的领奖台上,捧着“中华英才”的荣誉证书,作为山西仅有的3位代表之一、临汾地区惟一获此殊荣的刘志东百感交集:就在6年前,有着10年军龄的他也成了一名下岗失业人员,怀里揣着单位一次性补贴的1.8万元,徘徊在街头,茫然不知所措,不知前途在哪儿,路在何方?
鸡年岁末,在临汾市平阳北街刘志东简朴的办公室,记者见到他时,他刚从北京参加颁奖典礼归来,那份抑制不住的喜悦之情也感染了记者。他看上去面刚毅,目犀利,操着一口南方普通话,言谈举止散发着浓浓的军人之气。谈话间,国歌声不时响起,原来是他的手机铃声,这让记者的好奇心又增加了几分:一个时时把国家放在心底的转业军人,如此的精神境界,还能有什么困难能挡住他呢?!
脑子里经常闪现着三面红旗
刘志东的办公室布置得很奇特:一进门右面的墙上赫然醒目地挂着一幅公司整体介绍,是由三面红旗作底色。他看出了记者的疑惑,解释道:“我是中国人,上面有国旗;我是中共党员,上面有党旗;我曾是一名军人,上面有军旗。”正是这三面红旗,成为他生命的驱动力,成为他念念不忘的强大的精神支柱,成就了他今天的辉煌,让他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使他创办的礼品公司在短短6年内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一家礼品公司。
刘志东是江西赣州人,中专毕业后才16岁的他就应征入伍了,1985年转业后被分到临汾市的食品公司。刘志东本以为从此可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施展抱负了,但现实却不容乐观。随着单位效益不断滑坡,人员去留成了大家最关心的话题,终于到了1999年年初,刘志东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实:他失业了。
以后干什么呢?刘志东心里没有谱,奔40岁的人了,没有高学历,没有一技之长,孩子要念书,老人要赡养,堂堂7尺男儿,为国为家他都没有理由退缩啊!他想起了部队首长临别时对他的期望,他想起了入党时的誓言,同时他也看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大好形势,刘志东作出了当时令全家人都吃惊的一个决定:自己干!
他不敢冒然行动,他要打有准备的仗。刘志东以他那南方人特能吃苦的精神,以他那军人特有的果敢劲头,进行先期市场考察。他走过南方的许多城市,福建、广东、江西、上海、江苏、河南……一次在浙江义乌考察,刘志东连续坐了18个小时的汽车,常常是方便面充饥,长途车上打盹。考察了近一年。年底,刘志东决定办一个礼品公司,虽然只是一些看起来不起眼的小玩意儿,但他看到了礼品市场的巨大潜力。
“我们是5厘、一分地赚啊!”
刘志东拿出全部的家当和从战友们那儿筹来的钱开始了他的第二次创业。人常说万事开头难,刘志东算是亲身体验到了,他一个酒店一个酒店跑,一个宾馆一个宾馆问,小小礼品打火机、火柴盒只有5厘、一分的赚头,他不辞劳苦从早上7点到晚上12点,直到精疲力竭。谈到创业初期,刘志东一个劲说不容易不容易啊。他说最困难,甚至让他感到绝望的是2003年,那一年,他多方筹集资金,刚注册成立了临汾好运来礼品有限公司,前半年就赔了13万元,是他招聘的总经理、一个他最信赖的朋友从中贪污后不辞而别造成的,那一刻,他欲哭无泪,雪上加霜的是最亲的人怕他把老本赔光也把资金抽走,他面临着赔偿和倒闭的双重压力,跑到母亲那儿放声痛哭了3个小时,母亲心疼地表示让他放手去干,所有家务包括照看孩子她全包了。刘志东清醒地意识到如果这时打退堂鼓就会全军覆没,在这节骨眼上又是战友们伸出援助之手帮他渡过难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