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到1998年初,传销如狂风席卷中国大地,1998年4月21日,中国政府颁佈传销禁令。一夜之间,安利在内地30多个城市的分公司、上千名员工立即停止了工作,一停就3个月,每月损失1000多万元人民币;与中国业务有关的安利亚太区有限公司的股票在纽约股市应声缩水20%;影响旋即扩散到员工的亲友和消费者之中,当年销售额滑落至3.2亿元。 汇男网 www.dddbb.com 汇男网 www.dddbb.com
“那是我永生难忘的日子!”多年之后,郑李锦芬依旧感叹。
一纸严厉的禁传令,大整顿开始了,安利也无法独善其身,但是郑李锦芬从来都没有想过要放弃。
当时,安利公司刚花巨资买下了广州最高建筑物中信广场的第40、41层。谁也不知道这一停业需要多长时间,装修,还是不装修?郑李锦芬决定:装修。在她看来,这是向企业、向员工和外界传达信心最好的方式之一。
后来,郑李锦芬想起那段日子,这样感慨着:“1998年的传销禁令等一些比较大的挫折,它们都只是我心海中的波浪而已,而不是我整天在波涛中生活。我挺自豪的一点就是自己临危不乱的能力。”
处变不惊的郑李锦芬强烈地感觉到,直销之所以在中国一直存在争议,除了人们不熟悉这种销售模式,更有来自东西方的价值观确实存在冲突和矛盾。她认为,任何企业要在中国取得成功,必须取得一种阴阳的平衡,要成为东西两方面优秀的文化结合体。“我们不需要做出简单的、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寻找最佳的融合方式。”她曾这样说。
在郑李锦芬的本土化思路下,转型时期的安利(中国)开始了史无前例的大改革,开始转向“直销+店销+服务网点”,这是一种在其他国家从未使用过的多元化营销模式。
1998年7月,禁令推出3个月之际,其他国际直销公司纷纷从中国市场“收兵”,而安利(中国)成为了第一家获得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以“店铺销售加雇佣推销员”模式转型经营的公司。
到了2006年12月1日,安利(中国)顺利地拿到了直销牌照,这可以说是郑李锦芬率领的安利(中国)管理团队辛苦努力的结果,而同时,这种“安利模式”又成为很多直销企业学习的范本。
10多年来,无论外界发生什么事情,郑李锦芬都始终对安利的同伴们做到“不离不弃”,都力求最大程度上维护经销商的利益。从那时起,安利的工喜欢亲切地称郑李锦芬为“郑太”,就不仅是出于对这位永远那么优雅端庄的女老板的由衷敬慕,更有对她“处事不乱、处变不惊”气度的深深折服。 男人邦www.dddbb.com
我们是认真的投资者
曾几何时,中国各地的传销热,一度被媒体形容成一种“公害”。作为直销企业的代表,安利面对着重重压力和种种质疑。郑李锦芬走到哪里都强调的一句话是“我们是认真的投资者”。
美国安利已经拥有45年的直销历史。直销,在中国也已走过16个年头。
郑李锦芬很有感触:“我们是认真的投资者,我们要生存下去。作为转型企业,我们的方式与海外不一样,与诈骗更不一样,我们经历了五次停业六次整改,我们要不停地去与各界沟通,凭实力获得别人的尊重和支持。”
10多年来,安利一直扮演着直销“老大”的角色,从1996年中国政府首批41家传销企业到1998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禁止传销经营活动的通知》,一律立即停止传销经营活动。随后不久,安利等10家企业获准转型经营。2005年9月,《直销管理条例》和《禁止传销条例》相继出台,2006年,中国政府正式批准发放直销经营许可证,标志着直销在中国已经进行法治化管理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