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上海商人
“这么多年的经验告诉我,零售的真谛就是精打细算。” 汇男网 www.dddbb.com 汇男网 www.dddbb.com
最初的时候,陈晓租下了一些旧厂房仓库,然后再将外墙当广告幕墙卖掉,这部分收入几乎可以冲抵租金。
当时流通业还有一个现象,经销商向生产厂家进货,厂家会根据销售业绩,给经销商返还部分款项,商业上称之为“回佣”。
2004年8月陈晓在参与《中国经营者》节目时解释:回佣的规模是按照你本身采购规模的基数来计算的,逐渐往上提升,把销售规模做大,做大以后,可以从上游获取更多的返利。“实际情况最后变成说,采购价格,往往就是你的零售价格,甚至会更低,所以规模就变得十分重要。”
2000年,永乐发动涉及众多商品的价格战,当年销售额超过12亿元,在上海家电市场的份额达15%,成为上海家电市场的领跑者。
虽然规模激增,但是陈晓仍然花钱仔细,他将管理总部设在上海郊区的南汇区周浦镇,当时买地花了600万,盖楼花了不到400万。陈晓自己则表示沃尔玛也将总部设在乡间。
2003年国美销售额为177.9亿,门店数为139家;苏宁则为120.9亿和148家。对应永乐的数据为销售额87亿和门店55家,排第三。与“美苏”的全国布局比较,永乐被认为,只在上海周边地区发展,显得多少有些保守。
对此,陈晓回应:我们强调有效市场规模,比方我们有一组数据可以说明,今年一到六月份,2004年,永乐在上海的销售规模等于国美的北京加天津,加上海加广州,加深圳加成都,六地区的销售总和,那么这个背景就产生了一个同样销售规模,需要的成本一定不同。
虽然排位老三,但从2002年开始,永乐却被业内公认,是利润最高的家电连锁企业。换句话说,永乐用一半的规模赚到了更多的利润。
“永乐可能最早尝试,我们在做家电的同时,怎么样考虑家电商品销售模式的商业模型的转变。”2002年,中国联通推广CDMA手机,最初市场回应并不特别积极,陈晓抓住机会,永乐用批量方式低价购进CDMA手机,以“超低价”捆绑上一定量的话费一起销售,联通则把用户每个月话费的部分“返还”给永乐。
永乐成为了另一种形式的无线增值服务商,2003年永乐从这项合作中获利超过一亿元,占全部利润的一半。
陈晓将这一实践总结为,从卖商品到卖方案:更多的高端消费者,并不是说他对某一产品的需求模糊,而是对他整个的生活环境的需求模糊,所以我们感觉到,这个卖解决方案的未来空间很大。
此外,陈晓将更多注意力转移到3C,他认为,传统家电市场增速太慢,一台冰箱更新周期大约6年,一台彩电8年。对应,手机平均更新周期16个月。“每年上海市场销售手机400万部,这是传统家电不可企及的一个数字。”
还是在2002年,陈晓和北京大中电器,以及青岛亚泰、河南通力等16家中小区域家电连锁企业,合资成立了“中永通泰”家电集中采购公司,以集中采购体现规模效应。事实上,永乐的规模已经足够大,从“中永通泰”采购上的利益有限。陈晓解释,家电业走向整合属大势所趋,但是各家仍有不同认识,如果能建一个合作的氛围,有利于未来进一步合作。
2005年1月,摩根士坦利和鼎晖斥资5000万美元收购当时永乐家电20%的股权。鼎晖中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由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等出资设立,其前身是中金的直接投资部。
当年10月中国永乐电器销售有限公司公开发售获134倍超额认购,募集资金10.26亿港元,上市保荐人为摩根士丹利及嘉诚亚洲。不过,10月14日永乐电器(0503.HK)上市首日收报2.375港元,较招股价上升5.56%,表现平平。
之后,陈晓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控股问题时说,“57位高管可根据股权比例享受分红等经济利益,但他们掌控53.78%永乐股权的表决权,完全归于陈晓一人,这一点不可撤消。”中国永乐则控制上海永乐90%的股权,上海永乐另外10%的股权则由管理层持有。
事实上同摩根士坦利有一个所谓“对赌协议”:到约定年限如果净利润不高于6亿元,永乐管理层向投资机构转让的股份最多将达到9394.76万股,这相当于永乐上市后已发行股本总数的约4.1%。而且,利润不包括上海永乐房地产及非核心业务的任何利润,不计任何额外或非经常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