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汇男网 创业 在路上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提出意见和建议

陆移民 40岁创业十年甘苦

本文章共4119字,分3页,当前第1页,快速翻页:
 

在我采访创业的系列稿中,至今很少碰上创业超过5年的移民。但这次采访便利店店主们时,我发现我的采访对象们都有至少5年以上的经营历史了。可以看得出,便利店这行的确是很多中国人在海外经商时的第一个选择。

汇男网 www.dddbb.com                        汇男网 www.dddbb.com  

    眼前这位年近50岁的马先生干这行也有近10年时间了。朋友介绍过,他原来的专业是物理,而且已经做到博士学位。但40岁那年,他决定放弃专业经商,开起了便利店……是什么样的原因让他做出了这样的选择?他经营的怎么样?……我的好奇心一下被激发起来,于是几次相约后,我有机会在他那家不大的便利店后门采访了他。

    放弃20年专业下海

    农村孩子出身的马先生最早是80年代末以留学生的身份出国的。像许多学习刻苦、成绩优秀留学生一样,他在蒙特利尔一所著名大学物理系里一口气读了4年博士,又做了2年博士后,并在此期间转成了移民。在家乡人的眼里,他是穷窝窝里飞出的金凤凰,一下飞到了国外,还读完了最高的学历,真是前途远大。

    可身在异国的他却看到了另一番残酷的现实:由于他的物理专业不是热门,年龄偏大,找工作并不容易。1995年初,在博士后工作即将结束时,他发出的上百封工作简历都没有什么回应。如果继续走学术这条路,他唯一的选择就是接着做博士后,给教授在实验室打工,一年两三万元,做一个高级打工仔。

    这时,马先生痛苦而清醒地认识到,当年龄和专业在就业市场上都不占优势时,他再这样走下去实际上就是在浪费时间和生命。经过一段时间的深思熟虑,他狠下决心,放弃20年的专业,找一个可以自己主宰自己命运的行业——经商!

    如今,当我再追问起他是不是后悔时?他平静而坦白地告诉我,做了20多年的专业,而且是自己的喜欢的,当时的放弃实在是无奈的选择。再加上中国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传统观念,他当时也是有压力的。当年同学有的就表示,就算在什么情况下也决不会开店做生意。但对于他来说,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从小深知生活艰难,他在现实面前是理智的。他平淡地说,“作为一个移民,在新的土地上重新开始,那就只能哪里有路就往哪里走了,哪能就只在一条树上吊着?中国不是还有一句话叫做‘行行出状元’么?”

    于是,一个曾经是物理专业的“状元”在他40岁做出了一个重要的选择:开店。

    之所以开店还有一个原因是他看到了希望。在这之前,已经有几十个大陆移民来蒙城开店,其中有些人相当成功。这都使他相信一家小店至少可以养活一家人了。

    借贷合伙买店

    知道马先生创业史的人都说他是有胆识的。为了买下第一家店,他不惜借高利贷。我向马先生问起这事时,他连连纠正,不应该说是借高利贷,只是利息比银行稍高些罢了。至今他从内心还是感谢那个愿意借钱的朋友,一个民间借贷机构,正是因为有了这第一笔非常宝贵的资金才帮助他在经商的路上迈出了第一步。

   说起10年第一次买店,马先生印象很深。那时决定开店后,马先生就和另一个也有这一想法的朋友开始找店了。一家家的看店、蹲点,他们看上的店越来越大。最后,两人同时看中的是一家当时要价6万元多,存货还有5万多的中型杂货店。

    但两个穷学生当时加在一起的全部积蓄还没有4万元,只有借钱。

    从银行借款明显行不通的,因为借贷人初涉商界,没有经验,再加上对于小生意,银行认为风险太大,即使收回拍卖也不可能像房地产那样很快收回贷款,所以几乎不像做小生意的人贷款。马先生他们只能从民间想办法了。先是和朋友借,每人找几个朋友凑了几万,后来又和前店主谈,希望能分期付款,但也只同意了一部分,还有3万元的缺口。看着他们买店心诚,卖店的经纪告诉他们,有一个民间机构在放贷,可以去试试。[Page]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胡金高:“锅王”的故事
王磊:创业,请勇敢地犯错
赢的激情:传媒帝王雷石东
王雷雷:将门虎子 IT先锋
万明坚:“中国制造”的铁腕突围者
张文中 博士后“误入”零售业
张华安:从变卖妻子首饰起步
张锐:让别人去模仿的人
李嘉诚成功揭密:从一无所有到市值3000亿
酒吧:平安夜一晚赚回半年的收入
邓显才:每一次危机都是机会
戏说诸葛亮的用人哲学
戏说: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后续故事
管理者:你该像鱼一样的活着
不说真话的几种员工
正确认识你的下属
员工离职的232现象
孙子兵法对企业管理的启示
降低员工流失的一些探讨
为什么中国企业家迷恋曾国藩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创业 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