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汇男网 创业 在路上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提出意见和建议

陆移民 40岁创业十年甘苦(2)

本文章共4119字,分3页,当前第2页,快速翻页:
 

    他们立刻和这家放贷机构联系上,看到他们想买的店和两名经营者,放贷人还挺满意的,但提出的条件――18%年利率和5%的手续费。虽然利率高些,但有人肯出资,求之不得,马先生他们还是马上接受了。

汇男网 www.dddbb.com                        汇男网 www.dddbb.com  

    就这样,在银行户头里几乎为零的条件下,这家小店换了新主人开店了。

    刚开始的34个月,马先生的记忆中只有一个“累”字。买店的当天,老店主晚上11点关门,新店主开始点货,一直到凌晨二、三点。第二天又是一大早6点开店门,接着马先生和合伙人一起去做公证,办理交接手续。路上,他们开车都是迷迷糊糊的。头一周,只有不到2000元进货周转。但这还不是最难的,由于从来没有做过店,对货物一点也不熟,又没有扫描机,就是最简单的计价收款都是一个难题。好在有老店主带一周,两个太太很快就熟悉了。但到底生意会是什么样的谁心里也没有数。直到三四个月下来,看到小店经营是稳定的,收入和预计的相差不大,马先生这才稍稍放下心来。

    一场官司结束合作

    熟悉了小店里里外外,们的经营是渐渐走上正路了。倒是和朋友的合作,和小店日益稳定的情况相反,半年后由于两人的经历和经营理念不同,出现了一些问题。

    和绝大多数中国合伙人做生意一样,马先生和朋友的合作也从来没有落到过纸上,只是“君子之约”的口头协定。原来两家人讲好,同样的资金、同样的人手投入,所以这个生意赢利了也是两家等比分配。但究竟什么才是“一样”呢?钱上好说,有个数目,人手上就不一样了,虽然每家都是两个人,也大致分配了上下班的时间。但现实生活可就不像想象中这样容易了。比如说一家有孩子,而且还小,要花时间,另一家就是小夫妻两人,轻轻松松,自然可以多投入。可有时小俩口吵架拌嘴,厉害时要死要活的,有时一方堵气,连到时的班也不来接了,倒把另一家人累得够呛,还得在一边做思想工作。生意和生活都混成一团,时间一长,自然大家都累坏了。

    除了这些小事,最重要的还是经营理念上的不同,以致在需要对生意做出重要决策时,一方固执己见,致使生意损失和合作破裂。终于,一场官司结束了马先生的第一次合作。

    事情的起缘还得从当时买店时说起。前任店主曾和一家大供货商签下协议,每年必须从他们那儿进一定量的货,而且不管价格多少,否则就算违约,要赔钱。这一纸协议不仅对老店主有效,新换了店主也必须遵照执行。买店前,马先生他们大致知道有这么回事,接店时这家供货商的代理人还来到店里和他们谈了这一协议,但是代理人在当时谈话中模糊了协议中对店家的约束条件,重点谈的是协议对店家的好处。再加马先生他们没有什么经商经验,当时接店里里外外要学得事太多,也就没有仔细研究条款,签字同意继续续约了。www.dddbb.com

    接店几个月后,在和供货商发生了一些摩察后,他们不得不回头来仔细研究协议,才发现供货商给的优惠政策,比如说免费做柜台等,都在第一个店主经营时享受完了,现在留给他们的都是一些苛刻的条件。但马先生建议既然已经接下店了,就尽量照协议执行,要不就有可能被罚。合作人才不以为然,认为不会有事。由于两家都是“对等投入”,决策上自然也是分庭抗礼,谁也不能说服谁。

    就这样近一年下来,小店进货没有达到协议上的要求。这家供货商发来一纸诉状,声称已将他们告上法庭,一定要赔款。这一下,朋友有点慌了,倒是马先生坚持既然被告上法庭了,这个官司就要打。于是找到律师,开庭时讲明自己买店时对协议了解不清,代理人没有尽到全面解释协议的责任,坚持要求解除这一协议。根据程序,这个案子得拖上一年以上。供货商见此情形,有点跌软,提出要求和解,终于小店他们以3000多元结束这个强加在身上的协议。[Page]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胡金高:“锅王”的故事
王磊:创业,请勇敢地犯错
赢的激情:传媒帝王雷石东
王雷雷:将门虎子 IT先锋
万明坚:“中国制造”的铁腕突围者
张文中 博士后“误入”零售业
张华安:从变卖妻子首饰起步
张锐:让别人去模仿的人
李嘉诚成功揭密:从一无所有到市值3000亿
酒吧:平安夜一晚赚回半年的收入
邓显才:每一次危机都是机会
戏说诸葛亮的用人哲学
戏说: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后续故事
管理者:你该像鱼一样的活着
不说真话的几种员工
正确认识你的下属
员工离职的232现象
孙子兵法对企业管理的启示
降低员工流失的一些探讨
为什么中国企业家迷恋曾国藩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创业 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