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汇男网 男人创业 风云人物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提出意见和建议

高德康:“波司登”从8台缝纫机起家(3)

本文章共5764字,分3页,当前第3页,快速翻页:
 


  4年“报废”6辆摩托车—“为人作嫁衣”却发现巨大商机

 


    进入高德康创业的第5个年头,即1983年的时候,高德康的交通工具已是“鸟枪换炮”了:自行车变成了摩托车。

汇男网 www.dddbb.com                        汇男网 www.dddbb.com  

    虽然交通工具“先进”了,但高德康吃苦耐劳的精神没有变,换上摩托车并不是为了少挨累、享清闲,相反他却比过去更忙了。过去骑自行车一天跑个来回,现在换上摩托车后,一天要两次往返于上海与常熟之间。在此后的4年时间里,高德康竟然“报废”了6辆摩托车。

    从自行车更换为摩托车,看起来仅仅是交通工具上的变化,但实际上折射出“小作坊”发生的巨大变化。这个时候的“小作坊”已带上一顶集体企业的“红帽子”。经营业务也不再局限于“来料加工”,已经向“贴牌”制衣转变。

    富有戏剧性的是,高德康为第一个“贴牌”生产的企业,就是生产出我国第一件羽绒服的上海飞达厂。而如今,上海飞达厂已被波司登全面收购,该厂的“双羽”牌——我国最早的羽绒服品牌,业已被波司登收入囊中。

    应该说,高德康是一个“不安分”的商人,他在为上海飞达厂做“贴牌”时,就敏锐地发现了羽绒行业的巨大商机。然而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社会上流行的是皮夹克,而羽绒服仅仅问世10年,却因样式庸肿,布料粗糙,颜色单调,不被市场和消费者看好。尤其是加工羽绒程序复杂,许多企业都不愿意做这单生意。

    然而当时高德康对羽绒服却情有独钟。他认为,中国还是一个正在走向富裕的国家,人们更多的是需要这种物美价廉的产品,虽然这种产品季节性强,但是需求量特别大,只要稍加改进,就可以在短期爆发出强大的生命力,产生无限的发展空间。由此,高德康萌发了一个梦想:让中国的老百姓都穿上又轻又暖又合适的服装!

    “商场上机会稍纵即逝,你不抓住它,它就会悄悄流走。”多年以后,高德康回忆当时的冲动时仍然激情澎湃,“我就像着魔似的喜欢上了羽绒服,直觉告诉我,这将是我用一生时间去追求的事业。一位专门从事企业研究的学者发现这样一个现象,一些成功的企业家挖到的“第一桶金”,选择的是竟然别人不想为或不敢为的项目,结果只有他去做了,而且成功了。

    高德康正是这样的人,他对公司的年轻人常说的一句话是:梦想有多远,舞台就有多大。当时,高德康一边“贴牌”加工服装,一边潜心研究羽绒服市场的未来走势。至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高德康已经掌握了从生产、加工到制作羽绒服的一整套成熟技术,他决定向梦想进军了!

    对高德康来说,1992年是他创业历史上的一个最重要拐点。在这一年,高德康终于不甘“为人作嫁衣”,注册了“波司登”商标,迈出了打造品牌羽绒服的第一步。2年后,波司登羽绒服正式面市销售,高德康终于创造了自主品牌参与市场竞争。

    此时的高德康就像一个刚刚做了父亲的人一样,兴奋不已。从一开始为人“来料加工”,发展到“贴牌制衣”,最后创造出自主品牌,能够做到这一步谈何容易!它花费的是整整18年的时间!

    1994年的冬天特别寒冷——在失败之中找到转机


    1994年冬天快要结束的时候,工厂全年生产的23万件羽绒服只卖出了10万件,其余的全部积压在仓库里,波司登刚刚入市就遭遇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寒冬”!

    更为雪上加霜的是,银行的800万贷款又上门催帐了!高德康心急如焚。“怎么办?”“该怎么办啊?”“难道波司登就这样死去吗?”“几百名职工的饭碗就这样丢了吗?”

    “我不甘心!“我不甘心!整整一周的时间,高德康辗转反侧,落枕难眠,每天早晨起来,衣服都被汗水湿透了。

    “当时,真是跳楼的心都有啊。高德康回忆说:“可是考虑到还有好几百人等着吃饭,就觉得我必须要为他们负责,为企业负责。你高德康活着,不仅仅只为自己。”

    这就是一个企业家应该具有的责任感!在危难关头,企业家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肩上沉甸甸的责任。高德康说,真正的企业家是在做一份事业,而不仅仅是为了赚钱!后来波司登面临改制的时候,乡党委书记天天来动员,高德康开始就是不肯,就是因为他把企业家的责任放在了首位,把个人赚钱的目的放在次位。

    在这个冬天快要结束的时候,高德康突然变得高兴起来了,甚至有些激动,波司登的命运发生了奇迹般地转变:高德康意外地接到了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楼层经理郭兴亚的电话,只听那头大嗓门喊:“高总,您跑哪去了,我都找了一周了!现在我们商场搞返季销售,就等你一句话,波司登参不参加?”

    机会来了!高德康毫不犹豫地答应:“全部甩掉!接下来的两个月内,王府井大楼一下子卖掉了波司登2.5万件羽绒服,销售款达到500万!高德康至今还记得那次“甩货”的价格:长的220元一件,中的200元一件,短的180元一件。

    此时,沈阳中信也伸出了橄榄枝,主动代销了300万元产品,而且是先期付款!几乎是一夜之间,波司登的800万贷款一分不差地还清了,把银行都弄傻眼了。

    波司登的命运从此转机。1995年,波司登以68万件的销售量首次登上了同行业全国销售第一的宝座,从此声名鹊起。

  “面包服”变成俏佳人——波司登掀起羽绒服的“三次革命”

 

    1995年1月,在北方最寒冷的日子,高德康决定去东北考察市场,这一去,就发现了产品的问题,高德康把它归结为五大类:首先是款式单一、古板,缺少时尚元素;其次是颜色暗,蓝、灰、黑占据了主色,色彩不明亮;第三是就是面料粗糙,缺乏质感;再有就是版型庸肿,不适合北方体型的要求;另外还存在一些质量问题,这些都大大影响了消费者的选择。

    东北之行使高德康认识到,羽绒服不仅仅是用来御寒的,还要最大限度地追求美。至此,高德康找到了波司登改进的方向,那就是在羽绒服中加入时尚、唯美等元素,即使是冬季的羽绒服,人们也期待她像一只蝴蝶,美丽多姿,色彩斑斓。

    东北之行让高德康意识到,1994年波司登的失败的原因并不是在于新品牌,而是面料、款式、版型等不适合北方人体型与需求,羽绒服要想不被淘汰,必须“洗心革面”!

    于是,波司登大胆尝试,把当时羽绒服60%、70%的含绒量提高到90%,并全选优质绒,使羽绒服变得更轻、更薄更暖和了。在此基础上,波司登革新工艺,从色彩、面料,到线条,全面引入了时装设计,增加了时装的所有一切必须元素,从而掀起了我国羽绒行业的“第一次革命”,即时装革命。

    当1995年波司登羽绒服新产品面世时,像旋风一样刮向市场,迅速被消费者所接受,46万件新产品一经投放市场,立即被抢购一空。人们禁不住惊叹:“面包服”变了,变轻了!变薄了!变俏了!

    当年,波司登市场销售量达到了68万件,占到全国市场的16.98%,坐上了我国羽绒行业的头把交椅。此后便一发而不可收,1996年销量达到108万件,1997年158万件,1998年220万件,1999年338万件,2000年时已突破500万件,而到了2001年,则又冲高到1000万件!

    而就在这一年,我国羽绒服市场爆发了著名的“鹅鸭之争”。央视黄金时段的“北极绒”羽绒服广告一度引起人们的注意:“请听好,鹅绒和鸭绒的区别是什么?开始“我知道,它比鸭绒更松软……”“它没有鸭绒那股怪味道……”当小男孩以那句名言——“地球人都知道”收尾时,一只大白鹅站起来昂首高鸣,表示赞同,旁边一只灰鸭子则灰头土脸地趴在地上,一声也不吭。

    一时间,市场上掀起“弃鸭用鹅”的浪潮。其实,鹅绒优于鸭绒本是羽绒行业的公开秘密,鹅绒与鸭绒各安其位,用什么样的填充料是根据具体产品的要求来决定的。

    作为中国羽绒行业的“老大”,波司登顺应了这种潮流,并果断推出了高鹅绒绿色环保羽绒服,从而在业界掀起了一股绿色风暴,这就是羽绒行业的“第二次革命”——绿色革命。

    从上世纪八十年以来,羽绒服防钻绒性与透气性、舒服性的矛盾始终困扰着羽绒行业的发展。不断面市的高科技、高密度、高级运动衣面料虽然效果好,但价格昂贵,一时不易为市场所接受。

    波司登推出的绿色服装概念是要指对人体无毒无害、对环境无污染、符合生态纺织品要求的产品。据此,波司登与美国杜邦公司联合,采用了杜邦公司的高科技羽绒内衬TYVEK PLUSDOWN ,该产品具有轻巧、牢固、既抗风又透气的特点,使羽绒服手感更柔软,穿着更舒服。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三峡工程张光斗:给老百姓干活的工程师
金蝶CEO徐少春:员工就是老板
汪潮涌:一位社会企业家的光荣与梦想
陈发树创业史:赌对1个人暴赚110亿
永和大王: 为何油条能卖3个亿
揭秘赵本山生意经 靠卖煤和运输掘得第一桶金
朱骏-中国最拉风富豪:少挣25元学会了管理(
马化腾 原始积累来自“兼职”的亿万富翁
史玉柱不满股价表现 巨人1.5亿美元再启回购
国美陈晓:最快100天内启动三联商社重组进程
可口可乐并购朱新礼汇源果汁的台前幕后
谷歌CEO施密特专访视频(上)
谷歌CEO施密特专访视频(中)
谷歌CEO施密特专访视频(下)
全球10大最年轻首脑
袁隆平“身价1008亿却喜欢15元衬衫”
华人首富李嘉诚笑看人生
中国9人上榜亚洲最年轻15位亿万富翁
陈凯旋访谈:立白创业道路
许荣茂:30年积聚60亿创业史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男人创业 风云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