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共3699字,分3页,当前第2页,快速翻页:
|
洪立真的心动了,过了两天,他口头答应两厂合作。由于合并涉及到企业性质、资产评估、股份比例等多方面变更,事关重大。所以,具体合作方案,双方留待进一步协商。
汇男网 www.dddbb.com 汇男网 www.dddbb.com
从本意上来说,刘木跟没有实质合并的意图,我的谋事布局他并不能完全体会,于是,他给洪立和自己留了个“具体事宜具体协商”的回旋空间,这是他的狡猾之处。事后,我也发现,这个回旋的余地的确帮了我们的大忙。
厂房的解决显得顺利而简单,但机械设备就不那么容易。企业经营崇尚“现金为王”,几个机械设备生产厂家都要求现金交易,几乎没有商量的余地。一向大胆的刘木跟这次傻眼了。但走访完这几个厂家,我的心里也基本有了底。购买大型机械设备一般是分期付款,如果我能把这个分期付款时间拉长到3-5年,刘木跟一次性支付的资金压力就可以极大减小。机械生产企业最大的问题是物资积压,他们急于变现,而刘木跟急于得到产品,两者之间需要一个中间点。
串联几个事件
去年,我随企业组织的考察团去美国访问。美国的很多工厂,他们的机器设备并不完全自己购买,而是通过租赁获得使用权。这种方式尤其对中小型企业大有好处,一次性投入的资金压力没有那么大,而且申办手续简单,可以较快得到租赁物。即使由于经营失败,无力支付租金,租赁公司也就是收回设备而已,工厂还不至于破产。更重要的是,原本无力搬动的设备却可以被撬动了。
于是,我奔走在机械设备厂与租赁公司之间。积压物资变现是厂家的目的,但途径可以有多种,租赁公司具备客户资源和担保实力,通过租赁公司流通产品,完全可以避免过去回款困难的局面;租赁公司方面,也可以通过收取合理的手续费用获得利润。这是一个双赢的合作!实力雄厚的专业租赁公司就是一个坚实的支点。
刘木跟似乎突然开了天眼,他一拍脑门:“怎么我就没想到呢?”其实,不是他想不到,而是国内的融资租赁市场发展缓慢,尤其中小企业,要取得租赁公司的信任,从固定资产到注册资金,以及企业的性质等各项指标,都需要经过严格的评估和审核。
果然,我们请一家大型租赁公司来鞋跟厂考察、评估,结果,对方很遗憾地告知,他们对刘木跟的抵偿实力担忧。锦上添花的事多,雪中送炭的太少,这也不难理解,毕竟对方也要考虑投资风险,商场上哪天不是倒闭数个这种冒进的小厂。
事情也不是完全没有破解之道。刘木跟在跟洪立谈判合作事宜时留下了这个周旋余地,在这里就起了关键作用。刘木跟与洪立之间已经有意向合作,配件厂无疑可以增加刘木跟的分量。我的另一个计划就是从实质上完善两个厂之间的合作事宜,顺利通过租赁公司的审核。
我们与洪立连续商谈近2个星期,定出全新的合作方案:鞋跟厂与配件厂实行利益互换,松散与紧密结合的合作方式。松散,两个厂不作资产合并,自负盈亏;紧密,鞋跟厂承诺用自己的渠道推销配件厂产品,年销售额达到60万元时,即可获得免费使用配件厂空置厂房的权利。一个需要厂房的使用权,一个需要销售渠道资源,两者利益互换,一拍即合。
但这个合作还只是双方利益互换,最重要的还是刘木跟与洪立签署的一份补充协议:鞋跟厂在与银行或者租赁公司的融资或租赁活动中,若需要抵押物,配件厂将拿出厂房产权为鞋跟厂作抵押担保。
这是一个考验商业信誉的协议,多少有点赌博的意味。“但双方都希望达到共赢,算准了利益取向,也就掌握了主动权。”我对这一点很有把握。
意外收获
两个月不到,全新的机器设备真的抬进了刘木跟的新厂房。按照与租赁公司的协议,木跟厂租赁这批产品的租期为4年,每月支付租金10万元。而向租赁公司支付了机器设备保证金、首期租金和部分手续费,前后花了总共不到70万元。合同期满后,根据合同规定,租赁公司将这批设备作价转让,刘木跟只需再付出30万元,设备就完全属于木跟厂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