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汇男网 创业 风云人物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提出意见和建议

柳传志——联想控股有限公司总裁(4)

本文章共6660字,分5页,当前第4页,快速翻页:
 

至今少为外界了解的一点是,柳传志面对他人对于杨元庆的强烈质疑,已非首次。两次的区别在于,上一次杨元庆威信更少,联想所遇到的挑战更大,柳所承受的压力也更大:“这次收购是取得更大成绩的问题,当时是活命的问题。而当时我对杨元庆的了解程度还不算高。”

汇男网 www.dddbb.com                        汇男网 www.dddbb.com  

那是在1994年,因之前一年海外品牌的强势攻击,联想未能完成预定目标。为破釜沉舟,此前担任CAD部总经理的杨元庆被火线启用。

年轻气盛的杨很快制定出一系列积极变革措施:精简队伍、专心于分销体系、改善激励机制……但他在无意间触及了联想内部其他部门的利益:为了PC事业部能够轻装上阵,杨元庆要求对接手的部件重新设计成本结算方式,这种违背联想以往销售法的提议受到公司内部颇多反对,一位副总甚至对柳传志表示:给杨的支持太多,旧规矩被打乱了。

事后柳传志承认,当时他的压力很大:“旧规矩被打乱了,新的没建立起来怎么办?”所幸,在坚定支持杨元庆之后,联想迎来了一个好结果:到2000年时,联想的市场占有率上升到25%,成为国内市场老大,而康柏、IBM、惠普加在一起的市场份额由21%降至10%。“这对中国的信息化也有很大的好处,要不然PC机价格会高得不得了。”

虽然此前的成就一度为杨元庆带来极高威望,但过去三年中,关于他缺乏战略眼光、未在行业低潮期提升联想竞争力的质疑之声不绝于耳,柳传志从未考虑过更换杨元庆?

“确实没有,”柳直白回答,“好的领导人可遇不可求。”在他看来,杨的诸多进步是难能可贵的:杨始终把企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上进心强,并具备不错的学习能力。最让柳感慨的是当年尚不懂得与外界妥协的杨元庆已经变的更为圆通:如在新联想是否该设中国和美国双总部的问题上,杨就更多考虑安抚美国员工,而应允在美国设立单一总部。

但仅是认可并不意味着他会放任杨元庆不停试错。一位联想高层接受本刊采访时表示,从2003年8月开始,联想对过去所提的“三年计划”进行反思,并对未来三年做出规划。最初的反思还停留于战术层面,但在柳传志的带领下,反思逐渐深入,并提升到战略层面。

战术层面上,柳传志承认,在这几年中联想形成的一个问题是,较之他当政时,专门负责执行工作的企划办能力不够强:“我管的时候手中始终有个比较强的企划办,这个人能力不行我就换人,一直调到够强为止。”

但更严峻的问题是:多元化导致杨元庆精力太过分散,以至于市场环境改变时,杨难以做出最合适的应对。

其时,网络复兴、IT服务前途迷茫、手机产业迅速进入薄利时代,而联想的核心业务PC正遭受着戴尔电脑强烈的进攻。联想的无奈可想而知:在整个市场都在冷笑联想未能在曾斥以巨资的互联网上坚持到赢利之日时,联想所欠缺者并非坚持能力,而是精力有限——如果当时还将赌注押于网络之上,联想在PC市场的溃败可能更为严重。

即使对于见惯世面的柳传志,这仍是一个不小的教益:事业部制直接显现了联想在执行层面的力量不足,如果采用权力更为分散的子公司制,又因各部门人员能力不足,可能进一步失控。“韦尔奇对我来说是很神秘的,他怎么能在事业部制度下实现那么大规模的多元化呢?”柳传志的困惑至今未能得到答案。

在无法解答这个问题之时,选择只有一个:将全部精力集中于单一、或至多两元业务上。当2004年初联想集团宣布重返PC战略,外界曾致以诸多批评之声,认为这是联想集团丧失锐气的表征。但对于当事人杨元庆而言,改变带来的直接效果是他的时间更多,即使在年底完成对IBM PC的收购,出任董事长的他仍只需花40%的精力用于与IBM的合作,另外60%的精力放在国内市场与戴尔等挑战者的对决之上。

之所以敢于在如此内外交困的情况下迈出收购这一大步,仍是因为这次收购准备足够充分,“理论上讲不会有什么很意外的事情”。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杭丝绸商人在港创业17年
专访HI-TEC(海泰客)亚太区总裁 Steve Roger
付文丽:身价上亿的美女老总
俞敏洪:后悔新东方上市
俞敏洪:我现在已经不是文人了
地产高管年薪飙升 王石再夺魁
张朝阳奉劝女士不要痴恋LV包
王石——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石、张瑞敏、柳传志的1984
另类鬼才李东田:我的“粉丝”是明星
美亿万富翁洛克菲勒:用财富创造知识
被开除的大学生总裁
安踏总裁丁志忠:“学”出来的鞋王
史玉柱:在失败中找到了致富矿脉
马云:财富的本意是帮助别人赚钱
李嘉诚父子雄霸天下的秘密
王三石 创意然后创富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创业 风云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