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共4898字,分5页,当前第2页,快速翻页:
|
“我的排行榜不会事先征得他们的同意。”
中国的改革开放,让一批曾经扛过农具的人摇身一变成为拄着龙头杖、合法致富的民营企业家,这些人就是胡润常常挂在嘴边的“站在中国财富顶端的第一代富人”,胡润的命运也因看到中国这一特殊的变化而改变。 汇男网 www.dddbb.com 汇男网 www.dddbb.com
“我的排行榜不会事先征得他们的同意。”这是胡润的工作原则。他告诉记者,不管富豪们是否愿意,怎么“要挟”,甚至以律师信相告,他总是“坚持”为富豪们贴上自己的标签——胡润百富榜上榜人。似乎在他眼里,富豪们都是他的“孩子”,而他也乐于充当“勤快”的“幼稚园老师”。幸运的是,“我从未因此受到人身的威胁。”
胡润的父亲做了一辈子会计事务工作,母亲是家庭主妇。家族最辉煌的历史要追溯到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曾经涉足房地产业,此后就平淡了。
他与中国的感情最初可追溯到1988年,因得到赴日本留学机会,胡润第一次踏上亚洲的土地。在日本的经历让他爱上了中国汉字,并开始对中国产生了兴趣。于是在回国就读英国杜伦大学时,他选择了中文系。
1990年大学期间,胡润到中国人民大学深造了一年,毕业后胡润从事与父亲一样的会计行业。凭借中文优势,1997年胡润从伦敦来到上海的安达信,胡润最初的想法只是希望在华奋斗几年后回到英国做个中产。
最初只想了解中国,讲述中国的故事和变迁
在胡润的记忆里,1990年是全球IT业爆发的顶峰期,身边的朋友、同事很多人都选择了下海创业,致富的神话不断在他眼前晃动,从创业者脸上的胜利笑容中,胡润感觉到那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但对于胡润而言,干什么,做哪个行业,这是一个大问题。
从1990年第一次来中国,胡润就感受着中国日新月异的剧变。每一次回到英国,被朋友问及中国是什么样子时,“GDP连续超过10%……”胡润的回答总是难以让朋友“解渴”,也有着太多的不确定性。于是他试图去寻找一种万变经济中的不变标准。
胡润想到了那些中国经济成长的最大受益者。从一开始,胡润就很明确,这些人的故事代表着中国的故事,诠释着中国的变迁。对于他们的故事,包括中国十多亿百姓在内,全世界都十分好奇却又毫不知情。但此时的胡润并没意识到这个念头可能改变他此后的人生,当时的他只知道这个事情很有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