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共4490字,分4页,当前第2页,快速翻页:
|
王传福,安徽省巢湖市无为人,1966年2月15日出生,1987年毕业于中南大学冶金物理化学专业,同年进入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攻读硕士,1990年毕业后留院工作,1995年辞职,创办比亚迪公司,短短几年时间,发展成为中国第一、全球第二的充电电池制造商,2003年进入汽车行业,现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1211.HK)董事局主席兼总裁、比亚迪电子(国际)有限公司(00285.HK)主席。2009年以13亿美元个人财富名列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559位[1]。在刚刚(2009年9月28日)发布的2009胡润中国百富榜上以350亿身家成为中国首富。 汇男网 www.dddbb.com 汇男网 www.dddbb.com
[编辑本段]奋斗历史
1987年进入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攻读硕士后,王传福即开始对电池的研究,1990年硕士毕业后,留在该院301室工作,2年后,年仅26岁的王传福被破格提拔为301室副主任。 1993年,研究院在深圳成立比格电池有限公司,由于和王传福的研究领域密切相关,王传福被任命为公司总经理。
在有了一定的企业经营和电池生产的实际经验后,王传福发现,作为自己研究领域之一的电池面临着巨大的投资机会。当时要花2万-3万元才能买到一部“大哥大”,而欲买者趋之若鹜。王意识到手提电话的发展对充电电池的需求会与日俱增。而在他看来,技术不是什么问题,只要能够上规模,就能做出大事业。1995年2月,王传福和他的表哥吕向阳一起创立了比亚迪,目前正在取代日本电池企业的垄断地位,成为第一流的电池生产商。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比亚迪的出口极度萎缩。但在今年夏天成功地在香港主板上市。去年的销售收入达1.55亿美元(2000年1.05亿美元),纳税0.24亿美元,有15000名员工。
王传福上项目还有他的独到之处。与国内很多企业盲目追求现代化,往往不切实际地花大价钱引进国际领先水平的生产线相比,王传福从头到尾都是自主开发研制产品。不仅如此,王传福在工艺、原料和质量控制、降低成本等方面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
此外,王传福直接介入供应商的材料开发环节,利用比亚迪强大的科研能力,共同制订降低成本的方案。如镍镉电池需用大量的负极制造材料钴,如果进口国外性能较好的钴,成本极高。比亚迪与深圳某公司合作,在明确了国内外钴的品质差距之后,制定了提高国产钴品质的详细办法,终于使国产钴达到国际品质要求,同时较国外产品成本低40%.由于负极材料应用极广,比亚迪仅此一项,一年就可以节省数千万元。
1995年下半年,王传福试着将比亚迪的产品送给台湾最大无绳电话制造商大霸试用。没想到的是,比亚迪产品优秀的品质,低廉的价格,引起了大霸浓厚的兴趣。当年底,大霸毫不犹豫将给三洋的订单给了王传福。
1997年,比亚迪已经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角色,成长为一个年销售近1亿元的中型企业。3年来,比亚迪每年都能达到100%的增长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