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共4290字,分3页,当前第3页,快速翻页:
|
随后的半年多时间里,王德明指挥着“将购物、娱乐、休闲熔铸一炉,营造一种现代和时尚的购物环境”的大洋百货攻城拔寨,先后又在泉州、苏州、南京等地落下棋子。2004年初,在大洋百货踏进以“中华第一商圈”的南京新街口前,王德明甚至放出这样的豪言:“首日营业额不达2000万元,我是笨蛋!”(实际首日销售额为2099万元) 汇男网 www.dddbb.com 汇男网 www.dddbb.com
然而,“大国的太平洋”最终成为一场清梦——最让王德明底气十足的投资者兜头给了他一盆冷水:合作刚一年,万达集团卖掉大洋百货股份撤离零售市场。
随着20%的期权股份沦为“皇帝的新衣”,不得不黯然告别的王德明内心却波澜渐生:还有多少可以在频繁的跳槽中耗费的时间呢?是该结束“忘情裸奔”的职业经理人生涯呢,还是该为梦想换一种生活方式?
王之初体验
2003年秋,一块“上海王德明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的牌子在上海徐家汇悄然挂了起来。很少有人知道,这个注册资金3000万元的公司,就是“裸奔”了30年的王德明决定“完全当家作主”的第一步。
王德明却很清楚,不管是“太平洋”的10年,还是“大洋”的20%期权股份。自己始终没有摆脱职业经理人的尴尬——没有真正的话语权,最终无法把握企业发展和自己的命运。
从自己的公司成立开始,“把握命运”的王德明也开始了彻底的转变角色。
2003年的最后一个下午,淡出人们视线的王德明终于出现了,而且这次是以成商集团人民百货公司总裁的身份出现:“由王德叫投资公司和成商集团共同出资1亿元组建的人民百货公司正式成立!”面对台下“咔咔”闪成一片的镁光灯,王德明一如既往地爽朗自信:合资成立的人民百货,我的王德明投资公司出资2500万元,持股25%。
“如果3年能做到20亿,扣除房租等运行费用,毛利将是4个亿,1年利润起码1亿。”一位同行为王德明算了笔帐:按25%的股权计算,他1年至少能得到2000万元的回报,这与王德明过去当职业经理人纯粹拿点高薪相比不可同日而语。
然而,当上“老板”的王德明才刚刚把“人民百货”、“迪康百货”的宏图展开,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却给他的“王之初体验”画上了句号。
2005年6月10日,成商集团控股股东四川迪康集团与深圳茂业签下一纸《股份转让协议》,将其持有的成商65.75%的股份全部转让——消息传来,王德明顿然失语,“要在成商集团干到退休”豪言立时轻飘飘起来。
犹如一位满怀豪情站在拳击台上血拼的拳手,正渐入状态时却突然被宣布取消资格——王德明无疑就是这样一个悲情的拳手。这种悲情,不仅仅是王德明一个人的悲情,其实也是人才资本的力量屈从于金融资本力量的悲情,也是话语权缺失导致的职业经理人的悲情……
一个月后,记者在上海见到了已恢复许多的王德明。说起第三个“15年”,自信又在这位“百货奇才”的脸上跳跃:目前已经有多家大型百货公司和我洽谈合作计划;准备要搞个国内最成功的商业咨询公司;过两年也打算写写书,写失败,也写成功的经验……
这依然是那个话语中没有第一人称,“我”几乎都代以“王德明”或“他”的王德明。在他眼中,“王德明”似乎已经是一种标志,一种难以逾越的高度或者一件打造已久的作品。
——这件“作品”,没有理由不让人继续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