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共4025字,分4页,当前第3页,快速翻页:
|
而在央视3套、5套和湖南卫视连续的广告则彻底将网络关于阿迪王的议论推向了高潮,伴随着“I’m coming”的一声吼,品牌名、品牌LOGO和广告风格都模仿阿迪达斯的阿迪王闪亮登场,一句“一切皆可改变”的广告语更是被诸多网友称为“巨雷人”,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广告片中,阿迪王的形象代言人艾抗米(音同中文I’m coming),事后也被网友人肉搜索而出,在低级别联赛效力的他被网友戏称为“是继乔丹,科比之后,又一篮坛新星”。 汇男网 www.dddbb.com 汇男网 www.dddbb.com
不仅如此,即便是全球经济热点事件,同样也未能逃脱阿迪王的“魔掌”,一篇题为《最新消息,阿迪王出3000万亿美元救市》的帖子在无数网友之间互相传播,即便网友知道这样一则新闻真实的可能性基本为零,但以娱乐精神面对经济危机仍让他们感觉到其中的乐趣。
思考:“山寨营销”的“背后功夫”
尽管我们经常提到“英雄不论出身”,但在很多时候,我们往往看到更多的是“出身决定命运”,晋江,这个以盛产体育产品出名的“中国鞋都”,已经出现了安踏、特步、361°、喜得龙、贵人鸟、德尔惠等不下数十个知名品牌,而一直以来,“央视广告+明星代言”的模式确实帮助一些企业在短时间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同时,巨额的广告费和明星代言费也令一些企业元气大伤,在营销越来越需要创新的时代,简单的广告加明星的模式显然已经难以继续保持强大的广告效应了。
在消费者自主意识崛起,获取信息渠道日益多元化的营销环境下,摈弃传统的知识普及、信息灌输式的营销推广,加强与消费者互动沟通、双向交流,则显得无比重要。阿迪王,一个出生草根且一开始就以模仿知名品牌为发展根本的品牌,尽管其彻头彻尾就是一个“山寨品牌”,却依然凭借其独特的且基本零成本的“山寨营销”,在短短的时间内获得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品牌知名度,无疑是引人深思的。
从最初的一篇简单的网文,到随后源源不断的关于阿迪王的议论、恶搞、膜拜,阿迪王将网友之间的互动运用得淋漓尽致,一个原本恶俗的品牌被无限赞美与夸大,永远都能找到令人捧腹的乐趣,而这些充满创意、充满幽默、充满智慧的网文充满了众多喜剧元素,如同网络病毒一样,迅速地在网友之间传播,“你的阿迪王”甚至成为一句流行的网络语,很多网友除了抱着快乐的心态看完阿迪王的帖子后,更深深地记住了阿迪王这个品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因为对于有关于阿迪王的帖子的认可,大多数的网友对阿迪王也开始认可,在哈哈一笑之后开始考虑着什么时候自己也买双阿迪王来“炫耀炫耀”。
很多企业案例告诉我们,把广告当成一场赌博,其结局往往是广告致死。衡量一个营销方式是否成功,其标准应该是看它是否达到了推广的核心目标,徐红明观点,综观阿迪王的“山寨营销”,没有强制性的大手笔的广告投入,而是简单得只从一篇网络帖子引发,简单得只是恶搞,简单得只是用夸张的手法去赞颂一个本该是被嘲笑和不屑的“山寨品牌”,然而,不简单的是,所有的恶搞和“崇拜”,都指向了一个方向:让人人知道阿迪王,让知道阿迪王的人通过哈哈的大笑中获得对品牌的认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