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在亲戚的帮助下,董路从香港进了几本电脑方面的杂志在北京销售。由于当时制作精良又符合大众口味的专业类杂志还很少,因此每次董路新进的杂志一到,就被迅速销售一空。
翻看多了这类专业杂志,董路也逐渐掌握了一些计算机方面的知识,他又开始攒电脑,混迹于中关村一带,仅仅一年,董路就从过去那个长发飘飘的艺术家变成了两项业务在手的小老板。 汇男网 www.dddbb.com 汇男网 www.dddbb.com
“当时我挣钱比周围的同龄人多很多。”业务繁忙的董路还请了过去的同学帮忙,但是家里的几位长辈却极看不惯董路的这种做法。
“我爷爷曾是清华大学的教授,我父亲在国家科委当处长。他们都看不上我做的事,老是说别看你挣几个臭钱,你什么都不懂。”对于董路的创业,长辈们觉得是一种毫无前途的做法。
“戴尔就是19岁时做电脑起家的,孙正义也曾经卖过杂志。这两件事我在20岁之前都做了。”路说,“但在当时的大环境下我没有坚持下去,周围的人,包括我自己都不认为这是一件引以为荣的事。”
19岁的董路,被一种自卑、迷茫的情绪包围着。此时,他渴望回到校园,出更向往外面的世界。在一个偶然的情况下,他获得了去日本留学的机会。
100万还是10亿?
在日本时,与当年大多数海外留学的中国学生一样,董路经历了最初的一段灰暗时期:没日没夜的打工,每天就吃一顿饭,一星期只能洗一次澡。
经过一年的语言学习,董路考上了日本崎玉大学学习市场营销,在他本科就读期间,正是互联网热潮初起的阶段,董路自学了互联网知识,并为学校建立起了校园局域网。
连续四年,董路一直保持着总成绩第一的纪录,毕业那年,董路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按专业“对口”找工作,而是盯上了IT这个新兴行业,被他锁定的公司则是国际知名的投资银行——高盛。
第一次,董路打电话到高盛的招聘部门,对方问,“你是学计算机的吗?”董路老实回答“不是”,于是立刻被拒之门外。第二次打电话过去,对方问同样的问题,董路马上回答“是”,他由此获得了笔试的机会——董路借用他一位老板的话自嘲:我没有说谎,我只是在市场营销。
第一轮笔试,有400名来自于日本一流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参加。在通过了第一关后,幸存者进入了更为严苛的面试环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