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凯基金因此诞生。但姚继平们当时设想的投资基金,不是现在的PE形式,而是打算成立一个BUYOUT的并购基金, “我们希望利用我们的管理经验和外销市场管道,但后来很快发现,当时海外留学生回国的比较少,拥有管理经验的更少,我们找不到合适的管理人才,因此才转型做PE,”姚继平承认,普凯基金走到今天这一步,是对中国市场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 汇男网 www.dddbb.com 汇男网 www.dddbb.com
第一个表态投资尚德
普凯的前两期投资基金中,尚德电力无疑是其中最为成功的案例。
准备投资尚德电力时,姚继平掌握的第一期普凯基金只有2000多万美元,却因尚德电力一战成名。
尽管尚德电力在美国纽约主板上市后表现优异,还一夜之间造就了当时的中国首富施正荣。但无锡尚德的创业初期,PE机构对这家公司的态度非常矛盾。
这种矛盾是有理由的,“许多目光敏锐的投资人很早就发现尚德电力的发展前景广阔,盈利空间惊人,但是当时困扰着尚德有两个因素,首先是尚德当时的股东中有8家国有企业,另外,当时除了德国对使用太阳能有补贴扶持政策外,其他国家的态度还不明朗,太阳能硅产品的市场空间到底有多大还不清楚。”姚继平认为,正因为如此,许多PE投资人对尚德十分谨慎。
姚继平是较早关注尚德的PE投资人之一,“尚德当时规模也很小,厂房是租的,3条生产线中两条生产线是半自动的,一条自动的。当时施博士买了地,打算盖新工厂扩大生产。”姚继平认为,当时众多PE机构迟迟未敢做最终的投资决定,是考虑到如果国有股东没有退出,对尚德海外上市会有影响,因此,尚德把让国有股退出提上了日程。
姚继平回忆,“后来尚德召集了10多家对公司有兴趣的投资机构,尚德称已成功说服6家国有企业退出,还有两家没退,这个过程可能还需要两个星期、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到底投不投,施博士希望我们作出决定。当时我想了想,就第一个举手,我说我们普凯肯定投。”姚继平之所以作出这样的决定,主要是他看到了三点,“首先,我知道这家企业的获利能力非常强,而且有很大增长空间,另外,施博士是从澳洲留学回来,专门研究太阳能,他的团队也很优秀。此外,我们发现,当时确实只有德国对太阳能有优惠政策,但世界上其他发达国家也在酝酿类似政策。”
但让姚继平遗憾的是,他在尚德电力只投了900万美元,“我举手之后,高盛他们也表态了,但很可惜的是,我们普凯基金第一期资金有限,放弃了尚德给的更高投资额度,现在想起来还会后悔。”尽管姚继平还有遗憾,但他表现出来的魄力却让许多同行吃惊,作为一家在中国市场新起的投资机构,居然敢在一个项目上投下900多万美元!
表态投资后,接下去的事变得波澜不惊。姚继平告诉记者,“几个礼拜后,另外两家国有股份很快就退出来了,上市也很顺利,我们和企业管理层也相处得非常好。”
目前普凯基金已从尚德项目退出,成功获利10倍左右。
一月一趟守来了中电光伏
中电光伏是普凯基金投资的第二个太阳能项目,也取得了很大成功。普凯基金是中电光伏接受投资的第一家PE机构。
中电光伏筹建时,普凯就开始关注,“当时中电方面很看好太阳能的发展,他们通过渠道找到了澳洲新南威尔士大学太阳能实验室专家,这个信息我们了解后,就安排去见了董事长,他们的变压器做得很成功。但他当时完全没有做私募、要上市的概念,他们之所以做太阳能项目,是觉得这个产品和电有关,且前景很好。我找到他们时,中电刚买好地,厂房还在建。”姚继平这样回忆。
姚继平和中电方面的沟通最开始很难,他告诉记者,“我们每个月都会过去,和他们在工地上聊,当时他们很忙,天气又热,聊20-30分钟就结束了。我跟他们说了尚德的案例,我说尚德上市成功后,许多企业会跟进来,如果你们不引进私募,不早点上市,不快速把企业做大,竞争者进来后你们可能会丧失先机,他们觉得我的话有道理,就叫我们给他一些私募怎么进来、进来之后什么时候上市之类的资料给他,他会提交到董事会审议。”普凯给他们提供资料后,最开始几个月没有得到答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