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人肉搜索?
人肉搜索与刺青、美白、护肤、减肥等直接在人肉上施行的种种行为无关。顾名思义,人肉搜索就是利用现代信息科技,变传统的网络信息搜索为人找人,人问人,人碰人,人挤人、人挨人的关系型网络社区活动,变枯燥乏味的查询过程为一人提问、八方回应,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声呼唤惊醒万颗真心的人性化搜索体验。人肉搜索不仅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揭露某某门背后的真相,为某三某七找到大众认可的道德定位,还可以在网络无法触及的地方,探寻并发现最美丽的丛林少女,最感人的高山牧民,最神秘的荒漠洞窟,最浪漫的终极邂逅…… 人肉搜索追求的最高目标是:不求最好,但求最肉。 汇男网 www.dddbb.com 汇男网 www.dddbb.com
“人肉搜索”的惊人威力,在此次汶川大地震中再次爆发出来.
一个沈阳的女孩,由于全国哀悼日期间无法玩网游,竟然在网上发了一段视频,污言秽语破口大骂四川灾区人民.人肉搜索立即发动,把这个女孩无情地给“揪”了出来,包括她本人以及父母、亲友的详细身份资料、电话、地址等被悉数曝光.结果可想而知,铺天盖地的批评、无穷无尽的网络“追杀”几乎要将这个女孩逼到崩溃.
这几天接近崩溃的还有绵竹团市委书记范晓华.由于一则“有人在绵阳五一广场搭建救灾专用帐篷并恶意伤人”的网络传言,人肉搜索立即发动,查找肇事者.结果,范晓华就被莫名其妙地拖下水了,每天接到数不尽的谩骂,最后不得不动用官方途径辟谣.原来,这一次,人肉搜索的准确性发生了偏差——此范晓华,非彼范小华也.
而这两个案例,也成为“人肉搜索”亦正亦邪两面性特质的写照.
七年来,“人肉搜索”已经成为在网络上风行的一个词汇.不过,在其发展过程中,却遇到了成长的烦恼.
2001年,有网民贴出一张美女照片,并声称该女子是自己的女朋友.可是,立时就有明眼人指出,此照片女主人的真实身份——微软公司的女代言人——陈自瑶,并贴出了她的大部分个人资料.从此,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被人称为“人肉搜索”的互联网搜索行为就此诞生了.尔后,“人肉搜索”在短短的几年之内便成了互联网上最火爆、最为人称道又最为人诟病的一种“网民行为”.
“他成名了,他出事了,因为他被人肉搜索上了”.在21世纪的今天,有谁在听到这句话后,还会对互联网上风起云涌的“人肉搜索”无动于衷呢?
人人都是福尔摩斯
所谓的人肉搜索,只是一种利用Google、百度等超强的搜索功能,不断变换输入关键词;从被搜索的目标对象入手,搜查其本人及朋友的博客、论坛、QQ空间等,藉以寻找各种线索的方式,在人肉搜索的强大力量面前,凡搜寻目标对象在网上可能留下的注册痕迹;凡被搜索目标的ID或邮件地址,都会被锁定并进而确定其真实身份.
由此可见,人肉搜索的确是一种充分动员网民力量,集中网民注意力,让每一个网民都充当福尔摩斯的角色的一种网络行为,同时也是在网络上搜索某一个人、某一件事的信息和资料,并将其暴露于互联网世界之中的一种方式.而这种搜索行为之所以被称为“人肉搜索”,不仅是为了区别于传统的信息搜索和机器搜索,更关键的是,它把从互联网上寻找网页和信息的答案的行为,指向了网民本身,从“人”的身上寻找信息和答案.
人肉搜索,一人提问,万人响应,再一次验证了“团结就是力量”,也把虚拟莫测的互联网,更进一步地拉近到你我他的现实生活当中.
网络战争永不停止
当人肉搜索的出现,成功地把网络上传统的不见人、不闻声的信息搜索,转变成了人找人、人问人、人盯人、人挖人、人查人的互动查询和寻找拷问,当人肉搜索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就将现实世界上费尽气力也找不到的答案和真相公布于众,并将其“道德定位”的时候.
面对人肉搜索“不求最好,但求最肉”的姿态,面对一场又一场由网民们自觉发起的“人肉搜索”战争,在人肉搜索这四个字的背后,其实蕴藏着强大的不容抗拒的摧枯拉朽的力量.比如说“天价头”事件,2008年3月29日,郑州两名14岁女生在“保罗国际”店里剪发后,被要价1.2万元,两人借了十几个同学的生活费才交上这笔钱.新闻在网络上发布后,网友启动“人肉搜索”,公布出保罗国际的注册信息、固定电话和手机号码,以及汽车牌照等,进而发展为到店门口聚集并打出标语等.4月3日,保罗国际被郑州有关部门责令停业整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