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共5595字,分4页,当前第1页,快速翻页:
|
嘉宾:
刘纪鹏 中国政法大学经济研究中心
欧明刚 外交学院国际金融中心
汇男网 www.dddbb.com 汇男网 www.dddbb.com
文跃然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易宪容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
景学成 中国国际经济关系学会常务研究员
郭田勇 中央财经大学银行研究中心主任
袁钢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截至5月16日,四川省民政厅已紧急调运下拨救灾帐篷3.06万顶,棉被11.7万床、衣裤16.5万套、食品和饮用水49万件、其他救灾物资17.2万件。各重灾区共设置受灾群众临时救助点2885个,已经临时安置和救助受灾群众480.7万人。
截至5月18日12时,全国共收到国内外社会各界捐赠款物89.45亿元,其中捐款75.42亿元,物资折款14.03亿元。这些款物里,民政部收到捐款1.29亿元;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收到捐赠款物18.31亿元;中华慈善总会收到款物6亿元;各省市(包括各省市政府、部分企业及有关社会团体)拟向受灾省份捐助款物51.86亿元;国外和港澳台捐助款物共计11.99亿元人民币。
【背景】
2008年5月12日,如果不是中国一个叫汶川的地方发生8级特大地震,这天也许只是一个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24小时。但是一场毫无征兆的灾难却降临在四川汶川,上万人顷刻间失去了生命、亲人和家园。
地震已经过去一周,无数次为那些在灾难中不幸罹难的同胞默哀,无数次为那些还在废墟中苦苦等待的人们默默祈祷,无数次为那些生离死别的镜头潸然泪下,也无数次为那些不舍昼夜营救生命的英雄红了眼眶。
痛定思痛,地震对于中国到底意味着什么?是巨大的同胞伤亡还是民族精神的又一次凝聚?是宏观经济的震荡还是新一轮经济增长的起点?
“震动”中国经济
——局部还是整体
【正方】
刘纪鹏:地震是突发的不可抗事件,尽管它会对四川当地经济发展造成局部影响,但并不会改变整个宏观经济的运行趋势,国家经济不会因为地震而出现什么大的问题。
虽然本次地震将对四川地区的经济生产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拉低全国经济增速和当地企业的收益,但从中长期来看,因为地震影响地区面积较小,当地经济也不很发达,与直接导致一部分铁路和高速公路主干道瘫痪的冰雪灾害不同,地震只会影响到某些地区性的交通系统,因此,其实质性经济影响有限。
欧明刚:对中国整个宏观经济来说肯定是局部的,虽然此次地震的损失超过了唐山大地震,但从四川的经济总量占中国经济总量的比例来说,影响并不会很大。但对整个经济的政策面影响是显著的,随着地震损失的进一步加大,国家肯定会出台相应政策,比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另外,地震过后肯定伴随着大规模的灾后重建,而整个重建过程可能会拉动中国新一轮的固定资产投资热潮。
现在我们最为关注的应该是,汶川地震后的灾后重建如何来进行,因为当灾后大量财力投入该地区时,其灾后重建同样需要一个有效的方式。
尽管汶川地震对当地经济会造成极大破坏,但对全国经济及四川的经济影响都不会太大,也不会改变中国宏观发展态势。因此,当前政府宏观经济政策并不会由于汶川地震而改变。而且在大量援助物资及资金流入到灾区后,不仅能够帮助灾区在短期内重建家园,而且也有可能为该地区经济快速增长创造出契机。
【反方】
易宪容:总的来说,此次地震对整个经济的影响是有限的,中央最多投资2000亿元就可能使四川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预计今年的GDP总量将达到30万亿元,2000亿元在其中的比例是很小的,但从目前来看,地震对当地经济的影响是致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