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共1823字,分2页,当前第1页,快速翻页:
|
嫌康雍乾盛世太“俗气”的人,总爱追慕晚明的风流:张岱的《陶庵梦忆》,《金瓶梅》或秦淮八艳的传说……物质的大丰盛,到一个登峰造极趋于烂熟的地步,而笼罩在衰世阴影下,颓废的末世狂欢在后人眼中总是别具魅力的。晚明奢侈之风大涨,好华服美食,又有文人将各种趣味理论化以界定“品位”之高下,向以此为“社会风气”之转变,而巫仁恕则从消费文化入手,由一系列“小角度”如乘轿、服饰、家具、饮食入手,阐述经济发展与士大夫文化之间关系,是一种新的角度,对我这样的外行来说,得以一窥古人日常生活的情形,也很富有趣味性。 汇男网 www.dddbb.com 汇男网 www.dddbb.com
供职于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的巫仁恕博士,早年研究问题是“明清城市民变”,而后转向明清经济史、文化史和城市史。这一转向,与台湾地区1990年代以来兴起的文化史研究取向十分契合,亦同近十数年来两岸对16世纪以来社会风气和物质生活的改变所做的大量研究有密切联系。而作者的野心之一,是“尝试把近代早期中国的消费史,放在世界史的脉络下,观察晚明时期的重要性”。因此他不但关注阿德素(S.A.M.Adshead)或彭慕兰(Kenneth Pomeranz)比较早期中欧经济走向的著作,亦承认布罗代尔的《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和英国史家Neil McKendrick等所著的《消费社会的诞生:18世纪英国的商业化》两书给了他许多启发——作者在后记中承认,在阅读了布罗代尔著作后写的晚明服饰研究一文(本书第三章),是至今“我自己最满意,也是最喜欢的一篇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