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共2096字,分2页,当前第1页,快速翻页:1 2 中国当代民间俗语有 “男人有钱就变坏,女人变坏就有钱”之说。此处的“变坏”,明眼人都知道,多指涉性行为。那么,钱与性,是真的有某种必然的联系,还是仅仅是一种调侃与讥讽?在这种民间俗语的背后,是否隐藏着某种必然的规律性的东西?汇男网 www.dddbb.com 汇男网 www.dddbb.com
这其实指向一个严肃的问题:经济收入,或曰社会分层(社会分层的重要指标之一是经济收入),与性行为及性观念有着什么样的联系?
社会分层研究一直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领域,而中产阶级(或称中间阶级)又被公认为决定着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并对社会的运行和发展发挥着重要的决定作用,因此,将性研究与社会分层相契合,将不仅仅能够回答上述疑问本身,还将有更深远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金西于上世纪初在美国进行的性调查中,也提到了阶层与性行为的关系,性在不同阶层中是存在差异的。我国知名性学家潘绥铭等人于2000年,针对整个中国内地进行的一次中国人性行为与性观念的抽样调查显示,收入与性生活质量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比如:男人越富有,他的性生活次数也就越多;富有的男人性技巧更加丰富,收入多,性高潮也更多;甚至于,男人的收入高,妻子的性高潮也更多。收入高才更加舒服和满意,等等。
“经济收入高低,对于男人的性高潮频率发挥着第一位的、令人难以相信的巨大作用。在男人中,在控制了其他因素的影响之后,那些收入最高的5%的人,与那些收入最低的40%的人相比,前者经常和总是有性高潮的可能性,是后者的3.2倍。”
但是,上述这项调查为定量研究。定量研究可以揭示现象,即发现“是什么”,却难以解读现象背后的原因,即回答“为什么”的问题。而在寻找深层原因上,质研究提供了可能。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时尚健康Men’s Health》邀请知名社会学者方刚博士进行了此项研究,旨在考察收入与性行为、性质量,甚至性观念之间的关系。此外,方博士专门检索了几大中文学术数据库,发现专门针对高收入人群性行为的质研究,此前完全缺失,本研究可称为第一次。
本调查的2大主要理论基础
生活方式理论
不同收入人群的生活方式是不同的,马克思、韦伯、凡伯伦等均对此进行过研究。韦伯便强调“地位群体”,表现为相同生活方式和相同地位的人的一种聚集体,这一群体的标志除了收入外,更强调生活方式。地位群体的声望“一般首先表现在向任何想属于那个圈子的人,强行要求一种特殊方式的生活方式。”
一项对北京中关村地区白领群体的生活方式量调查揭示,当前中国白领群体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其特点包括:
1, 以工作为中心,同时积极从事体育锻炼和提高自己的知识;重视健身、旅游等休闲。
2, 传统与现代并存。比如既重视储蓄、赡养老人、过中国传统节日,又会有炫耀性消费、追求个性化消费等特点。
3, 信奉“既努力工作,又享受生活”的消费观,但并不一定是“拼命工作,尽情地玩”。
4, 在消费上,越来越追求有品位、时尚的生活,这与普通收入层形成对比。
我们的研究中,还将特别关注高收入人群的消费与性的关系。因为随着西方进入消费社会,对消费的研究成为生活方式研究的重要领域,消费研究甚至成为生活方式研究的代名词。
男子气质理论
这是20世纪80年代后在西方得到迅速发展的理论,男子气质理论中最重要的概念是“支配性男子气质”,“真正的男人”将性与感情分开,鼓励冒险,这可能导致危险性行为。
男子气质也具有阶层性。西方学者David Morgan提出,阶级影响着阶级实践及男子气质,从资本主义工作早期到20世纪末,阶级和男子气质一直相互影响。劳动阶级的男子气质(Working-class masculinity)与中产阶级的男子气质(Middle class masculinity)是不同的。高的社会阶层,人数少,但是影响很大。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