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共3202字,分2页,当前第1页,快速翻页:
|
 汇男网 www.dddbb.com 汇男网 www.dddbb.com
个人婚情被炒得沸沸扬扬的著名演员、主持人王刚最近重新进入大众视线。说起王刚的大红大紫,大家可能还是认为他在喜剧《宰相刘罗锅》中出色塑造宰相和珅的经典形象是他的走红作品,那种溜须拍马、贼心贼胆、狐假虎威的相争相斗的艺术形象,令全剧生辉!有人可能认为这部电视剧也是成就王刚的电视处女作,其实王刚早在80年代旧已经凭借自己的作品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凭借说评书和小说联播的王刚以一部《夜幕下的哈尔滨》走红大江南北,成为当时最红的明星之一。而王刚的铁齿钢牙嘴皮子功夫的练就还是得益于说评书.
王刚走红全国处女作
有著名导演赵宝刚导演、陆毅主演的电视连续剧《夜幕下的哈尔滨》最近杀青,电视剧播映前小说原著也被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这部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连续剧可以说是一部值得关注的红色经典,它的普及和走红全国还有王刚功劳。八十年代的中期,这部描写抗日地下斗争的小说风靡全国,几乎达到了万人空巷、妇孺皆知的程度,其鲜明的人物个性、曲折的故事情节深深地打动了读者,而王刚在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播讲《夜幕下的哈尔滨》更让这部小说家喻户晓。这部小说的最大特点就是情节曲折引人入胜,作者出色的文学描写加上王刚的艺术演绎,成为知名的抗日经典作品。王刚讲述的20世纪30年代日本占领我国东北后,以哈尔滨市第一中学教师王一民为首的中共地下党员及爱国人士,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与日本侵略者斗争的故事,每天吸引大批听众围坐收音机前,一时人物的命运更是成为茶余饭后的热谈话题。
嘴皮子练就得益广播
王刚多才多艺,而拥有一副铁嘴功夫让他如鱼得水。王刚如今是多栖明星,他是国家一级演员,著名节目主持人和表演艺术家。广播的根基可以说是练就王刚“嘴皮子”功夫不可缺少的因素,王刚还是得益于早期的播评书的硬功夫。他曾当过26年的兵, 1985年主持首届教师节晚会正式踏入主持人行列。80年代中期在电台的评书联播走红后,开始跨入主持行列,此后曾先后主持过北京电视台的《东芝动物乐园》和中央电视台的《朋友》等。1994年在《宰相刘罗锅》里扮演和珅获得巨大成功,此后先后在《铁齿铜牙纪晓岚》(含续集)、《梦断紫禁城》里共演了168集的和珅。而在他主持和演员的阅历中,一张灵巧的嘴上功夫还是凭借了评书艺术的打造。
王刚评书魅力韵味
王刚一直自己说广播是他的“根”。演播《夜幕下的哈尔滨》一炮打响,红遍全国也成为王刚出名的处女作。王刚的成功之处在于,他不是照本宣科式去阅读原著,而是借助传统评说的手法重新加工演绎作品,根据自己的声音个性艺术重新再现塑造原著人物,取得空前的成功,20多年后的今天重新收听这部经典评书,依然佩服王刚的出色表现。
王刚的走红在于创新性,在这部作品中,王刚一改小说演播家们字正腔圆的格调,以机敏灵巧、口语化、通俗化的风格,吸引了广大听众。小说连播50周年之际,王刚主播了电视节目《飞翔的史诗-----小说连播50年》,播得相当成功。王刚在故事的说演上借鉴评书手段,为了吸引听众,把制造悬念,以及使用“关子”和“扣子”作为根本的结构手法。从而使其表演滔滔不绝、头头是道又环环相扣,引人入胜。在刻画人物上更是讲究"开脸儿"。他在重新演绎小说中,根据不同人物的性格和思想面貌,勾画出他们的相貌特征和气质风度,再给他们配上符合身份的服饰。给听众头脑中树立了起有声有色各种人物形象。 当然王刚的不足之处,是有时基调处理得不够好,一味油腔滑调,不分题材。如王刚播的《将军吟》,让人开始有些听不下去。而主要作品有《夜幕下的哈尔滨》、《牛虻》、《上海的早晨》、《将军吟》、《寻找回来的世界》、《音乐世家》、《神秘岛》等逐渐形成固定风格,尤其是《夜幕下的哈尔滨》奠定了王刚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