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首美国老歌叫《风中飘荡》,有两句歌词,“一个男人要走过多少路,才能将其称作男人;一个男人要多少次仰头,才能看得懂苍天;朋友,答案却在风中飘荡。”男人有多难?却没有答案。
汇男网 www.dddbb.com 汇男网 www.dddbb.com “男人是强者,女人是弱者”,这一千百年来的传统观念使男人引以自豪,使女人有了依靠。但时代的进步,全球化、信息化的浪潮向这一观念发起了严峻的挑战,使这陈旧观念与日新月异的生活越来越格格不入。
一个明显的现象是:戴上“强者”光环的男人活得越来越累,力不从心,英年早逝,相对寿命越来越短,从解放初期比女性长3岁到现在比女性短4岁;而戴上“弱者”桎梏的女性也并不快乐,她们感到怀才不遇,心情压抑,各种无形的障碍和歧视使她们难以施展才能,郁郁寡欢,疾病增多
男人是强者吗?女人是弱者吗?
那么,为什么男人强壮有力却不是“强者”,而女人娇小柔弱却不是“弱者”呢?
在远古时代,人类以狩猎、农耕为生,并常有战争发生,那时男人的强壮、力量、野外生存等优势都能凸显,在当时是强势群体,而女性则相对弱小;但在现代社会中,人的知识、智慧成为社会生活的决定性因素,男人的体力优势已退居其次。然而传统文化和社会习俗仍继续把男性定位为“强者”,“男人是大树,女人是小鸟”,让男人承担更多的生活、家庭和社会责任,迫使男人必须苛求自己,要首屈一指,更强更出色;要永争一流,跌倒了不哭;要有苦不说,轻伤不下火线……使男人只好“有泪不轻弹,有话不爱说,有病不去看,有家不爱回”,似乎不这样就不叫男人,不叫阳刚,男人别无出路,只能奋进,不能后退。
男人究竟是不是“强者”呢?回答是否定的。从基因学角度看,男人与女人的基因有99.9%是完全一样的,只在第23对性染色体上男性为”XY“,女性为”XX“,这使女性反而略占优势。男女之间有“阴阳”的差异,即男性在肌肉,骨骼,体力和空间定向力上有优势,而女性则在语言,心理,交际和精确动作上有优势,但在整体上,在综合能力上男女之间是平分秋色,旗鼓相当,没有强弱高下之分,正如我国古代太极图阴阳鱼所示,男女是阴阳平衡,均衡和谐的。
但在个体中,男人中有强者,也有弱者;女人中也有强者和弱者,因此社会不应以性别为标准分强弱,而应理性对待,具体分析。不然,给所有男人戴上“强者”光环,男人只能以假当真,或过劳过累,透支健康;或不择手段,不计后果,结果适得其反。
在“男强女弱”桎梏下,男人首当其冲,因为女人有泪可以流,女人一哭,人见人爱,女人越哭越显得小鸟依人更可爱,而男人一哭,不是窝囊就是废物,所以男人不敢轻易哭,胸中委屈不能发泄,积郁成疾;女人有话可以说,女人爱叨唠天经地义,三个女人一台戏,而男人一叨唠,就是没有出息;女人有病就去看,男人有病怕人知道,要冒充“强者”,喜欢拖着,挺着,扛着,看病比例才及女人的40%,到实在不行,坚持不住就倒下了。
2005年,多少中年男性精英一个个倒下,中年本来就压力大,加上男人压力就更大了,白领(精英又再加码,结果成了典型的“难人”和“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的候选人了。最后是“男人有家不爱回”。社会学家把男人分成七等,在重重压力下,男人要么有家不回,要么回家生气,结果只有第四等男人“下班就回家”。其实真正的男人并不需要这样,今年80岁高龄,潇洒从容的金庸先生学识渊博,著作等身,他过的却是一种有张有弛的慢生活,“且自逍遥没人管”,他做事都是徐徐缓缓,最后也都做好了,他说这样对健康很有好处。
男人之难正如刘德华在“男人哭吧不是罪”里所唱的:“日日夜夜撑着面具睡,我心力交瘁……无形的压力压得我好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