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共2933字,分3页,当前第2页,快速翻页:
|
三个月前,我到国外出差,结识了一位陪伴我们的未婚男性翻译。他比我先生年青英俊,说话幽默有趣,对人有种很自然的亲切感。第一眼见到他,我的内心就受到了诱惑,他正好符合我白日梦中的“另类”青年。一天晚上,住在宾馆里,关上室灯,依窗眺望月光下美丽无比的奥地利湖。我的内心突然升腾起一种强烈的欲望,一切自我的束缚似乎消失了。我打电话给他,而他似乎也在等待着我,就这样我在现实生活重现了梦中的情结。让我惊讶的是此刻的我非常的开放,很多亲密行为从来没有与丈夫分享过,也许对方是陌生人,我不怕他认为我有些放任形骸,我体验了一种“另类人生”。 汇男网 www.dddbb.com 汇男网 www.dddbb.com
回国以后,面对我的丈夫,我发现我并无特别的负疚感。相反,心情比过去明朗,似乎是有了自己的隐私秘密,人生也更加丰富多彩了。那位青年时不时还想来约会我,但我总是委婉地拒绝。因为,我想那种事,那种感觉只能存在于梦一样的情景里,在现实中,我仍然是一个遵循传统的人。
解读这个故事
读这个偷情的故事,你感觉不到偷情对当事人产生了什么大的心理冲突,她骨子里并没有夸大偷情的意义,所以在今后的日子里,她有能力维持婚姻的照常。如果她渴望偷情又抗拒偷情,事后就会有一番心理挣扎。她就需要将自己的越轨合理化来减轻焦虑。于是就要建构丈夫的不是,给婚姻增加麻烦。当这种合理化不能完成,她会有强烈的内疚,焦虑,道德感丧失,为了掩饰焦虑无形之间行为就有些反常,自己的丈夫就会有觉察。如果那个青年再来找她,安全感又受到威胁,就找不到合适了的回应,有时为了安抚对方极可能选择屈从,这样的偷情关系犹如身在地狱,再没有快感可言。所有幻想偷情的人,先要问问自己是否有足够的心理能力,能否在偷情体验中能够保持一种平和的心。
偷情情结原本栖身在人的精神伊甸园,奥地利湖边的浪漫只是一种潜抑已久激情的涌动,当情感能量被充分释放,时过境迁以后当事人回到常态。偷情需要环境因素的烘托,身在异乡、或旅游、或身临人间美景、或愉快且疯狂的聚会、或有异常快乐的心情无人分享,或面临令人愉悦的节日、大事件,偷情的故事会多一些。美丽的情景可能是偷情的触酶,人们习惯于在美好的时刻幻想美好的感情,人的自我约束力和心理防御就要弱一些。读这个故事,感觉当事人要的是一种对梦想中的情爱体验的真实再现,这与性幻想中的自慰,振荡器刺激,与偶人做爱,看情色电影激发性幻想,与网络上的人sex,打色情电话引发的高潮体验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区别在于可能伴随一种突破禁忌、对规则的叛逆、对道德的放弃、紧张、混杂着自我心理蜕变等等的痛感,这种痛感在那一时刻是一种精神痛快。
某杂志对几百个白领男女做社会调查,得出81%的人承认在婚姻中有过精神越轨或与异性关系暧昧,37%的人坦诚有过一次到N次的身体越轨,包括同居生活中发生的偷情。如果这个调查可靠的话,那么如此大的比例难道不能说偷情是人类情感世界的真实构成。通常偷情并不需要道德外衣,但人们也习惯了让内心与道德保持协调,最能把偷情合理化的是所谓的爱,“我爱上他了,我无能为力。”把偷情掩饰在爱的外衣下,只是本能中欲望达成玩的一种精神游戏,这种游戏回避深层的自我谴责。其实偷情的许多动机不是因为爱,而是需要。
尽管我每天都在帮助陷入偷情危机的婚姻找回平衡,但如果上面的调查确实,我还是相信大多数偷情的人并没有给婚姻带来实质的问题。偷情对婚姻的危害性也许被人的道德意识过度夸大了,许多妻子或丈夫想当然的以为如果爱人有了精神或身体越轨,就证明对方已经不爱自己了。于是感觉恐慌,感觉被欺骗,感觉被伤害,失去安全感与信赖,许多非理性行为由此产生。所以很多婚姻伤害来源于我们附加给偷情的不恰当观念,这些观念让陷入危机的婚姻不能正常地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