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共7422字,分5页,当前第4页,快速翻页:
|
大约公元1460年左右,也就是威廉·威克姆之后,一位无名作者的《举止行为手册》是为年轻僧侣撰写的。该书前言详细介绍了遇到勋爵时,人们应该怎么做: 汇男网 www.dddbb.com 汇男网 www.dddbb.com
遇见一位勋爵大人的时候,
请摘下你的帽子或头巾,
放到你右膝的位置两次;
直到得到许可,
方能戴上帽子或头巾。”
请收紧你的下颚,
注视着勋爵大人的脸;
手脚不能乱动,
不能吐痰、流鼻涕,
更不能大声放屁。
走进大厅、礼堂时,
不要过于紧张,
也不要羞怯。
他所讲的内容与威廉·威克姆如出一辙,“无论何时何地,良好的行为造就一个人”。而时刻注意讲话措辞非常重要,因为“话语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以毁掉一个人”。正如大家所看到的,早在500多年前,人们就明确抨击三种不文明行为:吐痰、流鼻涕、放屁。这些行为在今天的中国司空见惯,很多人却熟视无睹,不以为然。在一位英国绅士看来,这是三种最令人憎恶的行为,也是那些渴望拥有绅士风度的人应该完全摈弃的。
当然,丰富的学识、良好的习惯来自于长期的体验和实践,进而形成稳定的社会行为,这种行为从小就主宰着他们,直到离开人世。当他们不必为工作或赚钱奔忙,有闲暇掌握这些知识的时候,这个社会阶层的稳定或多或少就得到了保证。社会理论学家索尔斯坦·维布伦在关于“有闲阶层”的研究中,确认了这一点。该文撰写于19世纪末,当时美国正崛起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他认为,精致的谈吐、举止和生活习惯,都是优雅的标志;良好的教养需要时间、实践和成本,所以那些时间和精力全部用于工作的人们很难拥有良好的教养。
因此,良好的学识修养是丰裕安康生活的首要标志。他们无需在别人的监督下工作,无需为了获得对自己没有多少正面影响的东西而工作。在索尔斯坦·维布伦看来,举止得体的真正意义在于,它们正是有闲生活的明证。因为如果一个人整日为了生计劳碌奔波,就没有工夫追求良好的教养。绅士风度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于绅士的行为举止,而后者即便在今天的公立学校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遵守规则
富有的新兴实业家和专业人士的孩子,与豪门贵族的孩子一起学习、游戏,部分冲破了原有的社会壁垒:无论在公立学校之外的头衔和地位如何,他们都必须遵守校内的各项规则和秩序。学校的理念是“使劲玩游戏”,你可以尽力表现自己,但必须遵守规则。这种严守规则的理念深深植根于中产阶层文化,以至于有时候造成了悲剧。
其中,一个不幸的案例发生在1825年,沙夫茨伯里勋爵在伊顿公学就读的13岁儿子,在一场斗殴中丧生。值得注意的是,勋爵拒绝采取任何法律行动控告学校或儿子的对手,他认为那场不幸的斗殴是根据当时的打斗规则进行的。依照这些规则,在任何一方弃权之前,打斗应该继续。事实上,当天大家都喝了些白兰地酒,这也是导致勋爵儿子死亡的主因。为了个人荣誉,勋爵儿子在同比自己年长、高大的对手交锋时表现出很大的勇气,而勇气正是那个年代男性的美德之一。在运动场,在生活中,勇气与公正的结合是绅士应有的品格。
道德的维度
因此,绅士的概念绝不仅仅指社会、阶层,而包含了道德因素。这也让试图界定绅士概念的维多利亚时代的人们备感困惑,尽管尝试的人数不胜数。很多人断言,绅士的概念是骑士精神在19世纪的复兴,正如哥特式建筑和中世纪装饰图案在19世纪的复兴一样。
正规教育与绅士价值观的道德内涵两者之间的联系,可以在迄今为止,关于英国绅士最准确的定义中清楚地看到。该定义出现在1852年出版的一本名叫《大学理念》的书中,作者是约翰·亨利·纽曼。其中,有关绅士的定义虽然篇幅较长,但是表述清楚,值得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