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共1831字,分2页,当前第1页,快速翻页:
|
当城市剩女正在为嫁一个更好的男人辗转反侧时,贫困农村的剩男正在为娶媳妇绞尽脑汁,前者不过是“犯愁”,后者却可能是“犯罪”。我们大可以谴责类似“黄德贵”这种“三低剩男”的贫穷、愚昧、自私和无耻,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他们这样做,完全出于一种生活和繁殖的本能,实属无奈,因为找不到老婆,生活幸不幸福不说,断子绝孙却是肯定的,而越是贫穷的地方就越看重种族繁衍。其实很多剩男的生活处境要比剩女艰难,无论如何,绝大多数剩女的婚姻选择还是要比这些剩男多。
汇男网 www.dddbb.com 汇男网 www.dddbb.com
剩女多是“白骨精”,即便不是身居重要岗位,至少是有相当生活品位的白领。越是北京、上海和深圳等一线城市,剩女越多,问题越严重。但这并不表示,剩男不存在。事实上,中国的剩男有三种:
-
偏僻农村或贫困地区的“绝对剩男”(20~60岁);
-
大城市里条件不够好的“相对剩男”(30~40岁);
-
大城市里尚处事业起步期、阶段被剩的“隐性剩男”(23~28岁)。
上文所说的“黄德贵”,便是典型的“绝对剩男”。再说城市里条件不够好的“相对剩男”。从婚恋网站“世纪佳缘”登记的会员可以看出,30~40岁之间的男单仍大有人在,同一年龄段,男单数量甚至多于女单。理论上,有多少女单被剩下,就应该有多少男单被剩下,女单找对象应该不难。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为什么?
原因是女人的“爱情仰视”原则,或者说男人的“爱情俯视”原则。比如说35岁的男单,也许与小他3-5岁的女单“相看两厌”,却有可能慢慢被小他6-10岁甚至更小的女单消化。夫妻越来越大的年龄差,说明这一趋势正在加强。男人对女人在年龄、事业上的全方位“俯视”,使“相对剩男”的年龄问题相对不突出,因而他们总是比剩女更容易被市场消化。
北京某高校一男研究生,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且长相一般,给女孩感觉缺乏情趣,周围的朋友很是为他的终身大事担心。多年以后一次同学聚会,他突然掏出一张小孩照片说“那是我儿子”,把别人吓了一大跳。原来他在大城市经过无次数爱情碰壁之后,痛定思痛,决定放弃大城市的美眉,偷偷溜回老家的小县城娶了一贤惠媳妇,自己平时在北京工作挣钱,而老婆孩子放在老家,日子过得也很美满。而另一位在上海工作的博士同志“俯视”角度更大,因为自感以自己的条件无法攀上上海姑娘的高枝,有可能沦成城市剩男,便直接从老家农村找了一老婆,带到上海。男人有足够的时间等待爱情市场的生力军,而且选择面较广,而女人通常只能往“上”找。这是大城市剩男问题不如剩女问题严重的根本原因。如果说爱情市场也有“长尾理论”,那么它只适用于男人,不适用女人。
虽然男人更不容易“滞销”,但并不说明,他们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是香饽饽。事实上,在男人“火力”最壮、爱情需求最旺盛的23-28岁阶段,事业尚未成形,往往难以得到他理想的爱情。于是有男人感叹:“那方面很行时事业不行,事业很行时那方面已不行。”
|